3)第一百八十二章 实干兴邦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中,挑出来的贤良之人,德才兼备之士,协助天子,分好土地,维护好纲纪,保护万民,做好公器……天子承天之命,顺应民心,官吏受吾皇圣命,看护万民。百姓以产出供养天子百官,故此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民心盼公平,百姓要公道。千般公道,万般公平,核心只有田亩土地!故此均分田亩,是核心当中的核心!”

  张希孟一口气说完,再看全场众人,无不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稍微过了一会儿之后,又尽是感叹之声,皱眉思索者,又岂止是刘基一人!

  在场的高手不在少数,贾鲁首屈一指,其次朱升的水平也是顶尖儿的。

  再有李习和陶安,都是知名宿儒。

  而在他们之外,几个元廷俘虏的重臣,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尤其是龚伯遂,他参与修史,给脱脱当参议,学问精深,见解高妙,同样属于顶级悟性。

  只是李善长,虽然是朱元璋手下文臣之首(注意,文臣之首,不等于第一文臣),但是他小吏出身,且一直在忙碌具体政务。

  听张希孟这种务虚居多的发言,他不甚了了。说了什么啊,不过是寻常论调罢了,而且就算上位当了天子,怕是也没法照办,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他一副状况外,可是在这一群人当中,龚伯遂竟然第一个站起来,深深一躬。

  “张公高论,让在下茅塞顿开。我也有几句心得体会,想要说出来,不吐不快!”

  张希孟笑道:“请赐教!”

  龚伯遂咳嗽了一声,随即朗声道:“汉唐之君,立国之初,与民休息,授民田土,恩泽百姓,四方归心。故此成就汉唐之盛业。宋初之君,虽有爱民之心,然则不抑兼并,虽然国家富庶,百姓多艰……故此国势一日不如一日,败于契丹,败于金国,败于蒙古,直至亡国!”

  “元朝之君,并无爱民之心,亦无抑制兼并之念。反而圈占田亩,压榨百姓,以蒙古人,色目人,奴役万千汉人。朝政昏暗,彼此勾心斗角,为了皇位争夺,不惜倾尽国库,收买人心。登基之后,又大肆掳掠,肆意胡为。如此之君,焉能不亡!如此之国,焉能不丧!胡虏无百年国运,此言得之!”

  龚伯遂说完之后,贾鲁竟然也长叹一声,“人生天地之间,头顶青天,脚踏厚土,予百姓田亩,便是予百姓安身立命之根本!兼并田亩,就是断绝百姓生机。既然求生无望,自然要奋起一击,斩木为兵,揭竿起义。一夫作难,社稷天崩。元廷空有百万大军,不敌一尊石人。此教训可谓是刻骨铭心!”

  朱升更是抚掌道:“天子承天之命,均分田亩,呵护百姓,臣子奉皇命而牧民,百姓虽然供奉天子百官,却并非予取予求的鱼肉,天心民心,天意民意!”

  朱升说到这里,眼中冒光,胡须飘洒,神采飞扬。

  “张经历,你所讲之道,可谓天地至理,他日超越朱子,也未可知!”

  就凭这些话,就能超过朱熹圣人?

  李善长还是晕乎乎的。

  刘伯温冷冷道:“尔等自吹自擂,说到底,还不是坐而论道,空谈误国而已!”

  张希孟一笑,“空谈固然误国,但此言却并非空谈!”

  他说完一转身,冲着朱元璋深深一躬,“主公,臣以为当在江南之地,落实分田,请主公恩准!”

  他刚说完,贾鲁,朱升,陶安,李习,还有慢了半拍的李善长,也都站起,一同躬身,“请上位恩准!”

  朱元璋满脸涨红,他对张希孟的言论,也懂了大半,毕竟他跟着张希孟读了好几年书,张希孟想什么他是知道的。

  不过当下朱元璋并不介意张希孟给皇帝套上的枷锁……相反,他更喜欢的是张希孟把咱当成了天子!

  咱真有皇帝命?

  老朱浑身热血沸腾,“好,就按照张先生的意思办!”

  此刻张希孟扭头冲着刘伯温一笑,从容道:“现在就不是空谈了,而是身体力行,实干兴邦!”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