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六章 原滋原味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车和汽车》的人设和大多数笑料,连表情动作都抄了,最大的改变是为男主加了个小三,然后改邪归正。

  原剧中男主的妻子几年前就去世了,但他的爱至死不渝,仍坚持过节时赶回空荡荡的家。

  这修改恐怕是个败笔,尤其是安排小三笑嘻嘻找到家里来和老婆拉呱,简直毛骨悚然,令人很不舒服。

  明明是个有点闹的喜剧片,真没必要扯这种莫名其妙的深度。

  苏长青把人设稍微修改了一下,剧情基本没动。

  依然是春运,只不过主演是两个年轻人,而不是十几年后的中年大叔。

  《人在囧途》中的王保强已经三十岁,为了演一个初出茅庐的挤奶工不得不扮嫩,现在他虚岁才十七,基本符合人物年龄。

  其实这部剧与人物的年龄设定关系不大,四十多岁的可以演,二十多岁也行,鉴于剧情比较闹,主演年轻点更好。

  黄勃才二十多岁,有老婆孩子还出轨小三未免太忙了,也不可能老婆死了好几年,简简单单设定为名校白领就行,赶回家与父母家人团聚。

  这部片子精华部分在路上,而不是回家后弄个寓言式结局教育人。

  拍喜剧就认真拍,别学春晚小品,搞笑完了突然就煽情,逼着观众笑中带泪哭笑不得。

  苏长青对这部戏寄予挺高期望,不过已经九月中旬,现在开拍得恐怕得明年二、三月份制作完成,显然是赶不上春节前公映。

  不过也没必要非得凑春节热闹,所谓岁末档期是韩厂长明年为冯钢炮的《甲方乙方》打造的,今年还不存在,观众还没有被引导出过年看电影的习惯。

  即便到了明年,苏长青也不打算与《甲方乙方》同期打擂台,那是不明智的。

  《一路顺疯》后立项,姑且不论资源上能不能得到倾斜,故意放一起攀比的心态就要不得,自以为是公平竞争,可别人会理解为挑衅搅局,圈内也是有行规的,同类型片子通常会避免撞期。

  实际上也的确是挑衅,苏长青参加了《甲方乙方》论证会,这名字还是他给起的,甚至当场赞同了韩厂长贺岁档的建议,知根知底后转头就弄一部更有春节气息的电影同期抢票房,换了是他也会认为是故意,而且还是敌意。

  钱什么时候都能赚,好电影什么时候上映都有人看,贺岁档扑街的电影也有的是,有功夫算计这些还不如多花点心思拍好电影。

  剧本成熟了就没必要拖延,苏长青让黄杨马上开始筹备剧组。

  第二天杜可可就上路去香港了,为了增加说服力,除了四维以往作品的影碟,还带上了胡军和吴鲸。

  另外苏长青手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让她带去,老文人吃这套。

  金老年事已高,香港关于大陆的正经资讯一直就较少,或许并不知道苏长青是哪路人马,他得老老实实证明自己能拍好那些著作,所以写了不少很关键的改编理念。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原滋原味呈现。

  金庸本就是编剧出身,作品舞台感很强,不瞎改就是最大的尊重。

  以往版本除了个别自以为是的乱改之外,大多数改剧情是出于成本考虑,港台版本投资有限,必须避免宏大叙事,相关剧情都是几个镜头带过,而把大多数篇幅放在勾心斗角儿女情长上,实际上成了披着武侠外壳的爱情剧。

  苏长青承诺大投资大制作,未来的电视剧就按照金老的笔触以及读者的记忆拍。

  杜可可后来说,这些话打动了金庸。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