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家长_重生光影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步自我安慰:“我也没想象中那么渣,还是明是非懂道理的。”

  但也仅仅是懂道理而已。

  穆沐对苏长青需要长时间在日本拍戏有些不舍:“为什么要写个日本故事呢,难道这些事就不能发生在中国,以后国际上成功了,岂不是便宜了小鬼子。”

  这个题材还真不好移植,就像《深夜食堂》,不管多大牌的导演、明星,谁移植谁扑街。

  当然可以拍中国风的深夜大排档、烧烤摊,一定也有许多好故事,但无法移植原著的精髓,难以安排一个沧桑的大叔优雅地卖心灵鸡汤,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创作。

  两个民族的精神是不一样的,只有日本文化渲染死亡之美,其他民族基本无此嗜好。

  日本江户时代,有个叫田代阵基的武士,用七年时间写了一本论语集叫《叶隐闻书》,这本册子涉及大量的切腹、复仇和独特的死亡观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死亡之美的强烈崇拜,这种审美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几百年。

  死亡恐惧是人类的本性,世上绝大多数文明都很难坦然面对,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个独特的标本,这样的故事在其他地方难以复制。

  至于拍出来的影片算谁的,这个没多大问题,迪斯尼拍过功夫熊猫和两个版本的花木兰,没人把这些算成中国电影。

  《入殓师》挂着四维、北影、神野合拍,谁投资算谁的,何况导演、编剧、摄影以及未来的音乐都将是中国人,归属更加毫无疑问。

  不过穆沐的疑问倒是倒逼苏长青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题材在欧美能够引发观众对东方死亡文化的强烈好奇,或许有很强的票房号召,但中韩两国观众未必接受,甚至认为日本人装腔作势,像玩花道似的入殓死者,未必能讨好。

  苏长青拍这种文艺片走的是六代导演路数,目的是获奖而不是赚钱,如果在中韩两国花了大力气推广,最终落个叫好不叫座的名声,那是何苦?

  贾樟柯后来就遭遇过类似的问题,拍文艺片在外面混得好好的,非进入国内院线证明自己不可,结果原形毕露。

  市场是不一样的,未来二十年叱咤国内影坛的都是喜剧导演和演员,这最能说明问题。

  这个问题苏长青也与韩厂长交换了意见,他说也在考虑:“小年轻带着女友周末看场电影,本来是冲着苏导演刺激猛片的大名进场的,结果看了一晚上妆裹死人,恐怕是会骂娘的。”

  不说不吭声,一说就也在考虑,怎么和日本人一个德性,这只老狐狸。

  商量后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影片还是精准投放相应市场为好,除了日本本土之外,主攻欧洲和北美,国内发行影像制品为宜,谁感兴趣谁买。

  如此一来这片子似乎没必要和北影合作,这恐怕是韩厂长一直考虑而不吭声的主要原因。

  不过苏长青不这么考虑问题,他比韩厂长还要了解韩厂长,明年他就要带着北影并入中影了,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得培养些故人之情。

  “长青啊,好好干,千万别学某些年轻导演,走出去就得意忘形,忘了根植在哪块土壤上。”

  韩厂长,你也好好干,大家共同进步。

  《来自星星的你》收视效益和口碑都爆棚,央视一套下了以后接着就二套重播,热度依旧。

  穆沐进一步巩固了当红一线的地位,胡军也爆红,而吴鲸和王保强也打开了相当的知名度。

  黄勃和黄杨在鼓捣新剧本,到时候可以带上王保强一起拍,其他人接下去干什么?

  杜可可尝到了甜头:“电影不如电视剧有意思,你看看胡军,一部戏下来家喻户晓,吴鲸、王保强玩命拍电影,票房也破了记录,名气就差了点意思,无论是挣钱还是捧角,电视剧都更有利。”

  穆沐也搂着苏长青手臂问:“接下去你让我干什么?”

  这个动作和神情似曾相识,苏长青终于有点愧疚了。

  钱不但是感情最好的载体,也是歉意最好的媒介,那就开拍新的电视剧,让人家多赚些钱和名气弥补一下吧。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