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新生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是从四书五经中截取一段段的话进行讲古,除了讲故事,最主要的就是根据历史上的事件进行总结。

  这种总结就是所谓的经验,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有用吗?

  不能说无用,但是绝不是文官们吹捧的那么有用。

  因为历史在发展,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复杂的形成条件或者是偶然性。

  根据历史总结经验可以,但是要根据历史上的问题来进行问题处理,那就是刻舟求剑。

  朱瞻基之所以不被文臣们喜欢,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喜欢经筵,而且在参加经筵的时候,经常把文臣们抵的无话可说。

  讲经释义朱瞻基不行,但是讲歪道理,他的嘴巴还是很厉害的。

  文臣们僵化的思维,不能对古人进行怀疑的限制。都能让朱瞻基挑出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让他们下不了台。

  而朱高炽是最喜欢经筵的,朱棣一个月组织三次,他恨不得一个月组织三十次。

  当然,他只是在他的詹士府举行,这也是他最受文臣推崇的地方。

  但是现在朱瞻基监国,当然不可能天天举行经筵,听一帮文臣拿着过时的东西来限制现在人的思想。

  要不是取消经筵弊大于利,他都恨不得取消经筵。

  可取的地方在哪里?当然还是道理!

  儒家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学习,变通,吸纳。

  他们能把其他百家的东西研究透彻,然后揉碎了,融入到儒家里面。

  从汉代儒家兴盛开始,不管是杂家,道家,法家的东西,全部就被儒家给吸纳了。

  他们一直限制人的思想,但是自己一直在变。

  如今的儒家,其实已经不再是儒家,而是三教合一的儒家。他们把佛教,道教的东西也全部融入了进来。

  所以,明朝以后,儒教的兴盛也就自然而然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有更强大的基础,形成了更稳定的基础。

  姚广孝或者的时候,一直在跟儒家作对,主要原因就是儒家将佛经里面的东西都变成了儒家的,以其之矛攻其之盾。

  虽然姚广孝位高权重,但是因为儒家的这一套符合朝廷的利益,所以他还是失败了。

  儒家学说作为教育基础是绝对合格的,但是,这是让人成熟的方法,而不是治政要术。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上学期间,必须要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但是等他工作了以后,会发现,大多数东西根本用不上。

  你如果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套用到工作上,社交上,你会发展自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

  但是你能说书上教的错了吗?

  不能!

  课本上的知识是教会人学会思维和认知,增加经验和开阔眼界,全方位地增强人的基础,提升人的潜力。

  而在社会中,工作中,需要适应的是现实,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要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

  这些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