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变化_我的大明新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统治阶级都有些手足无措。

  出云国,因为中央山系的隔断,这里一直都不属于东瀛的中心区域。

  但是当石见银山被发现之后,这里变的越来越繁荣。

  一开始,这里还只是一些自由民前来做工。纪纲有钱,从南洋买回了大批的粮食,在东瀛,粮食就是硬通货。

  东瀛人自己的矿山上,劳工辛苦工作一天,赚取的工钱最多只能养活两个人。

  但是在石见银矿,纪纲大幅度提高了待遇,只要不偷懒,换的粮食就能养活五个人。

  这种待遇对于东瀛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吸引了大批的石匠和工人。

  除了自由工,银矿上还有数千奴隶,这些奴隶并不是纪纲他们擒获的,而是东瀛的大名在相互征战中擒获的俘虏。

  他们这些人没有人权,被纪纲买下之后,每天只需要给吃饱,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在矿上干活。

  充足的人力让银矿的开发很快就进入了旺盛期,虽然只是第三年,但是银矿现在每年出银就已经有五十万两以上。

  五十万两白银,纪纲可以留下三成,这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然,他这三成也不好拿,在东瀛,他要面对无数的暗杀,袭击,要养一大批下属。

  海军虽然在这里有一处水寨,但是除了拱卫矿山,并不会对纪纲在东瀛的发展有任何促进。

  而纪纲要做粮食贸易,人口贸易,却不能缺少一支可以信赖的力量。

  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他招兵买马,还要跟大明高价买进各种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特别是建城的费用,属于他欠朝廷的。建城耗费了十五万两银子,这些费用都要他出,到现在,他还欠了朝廷五万两银子。

  但是不管怎么算,他如今已经成了这世间最有权势的一拨人。

  “夫君,已经晚了半月,为何南洋的粮食还没有运到?”

  纪纲皱着眉头让妻子田氏为他穿上了外袍,叹道:“不仅粮食没有运到,就连大明的信使船也有半个月不见了。虽然现在是北风,但是也不至于如此啊!”

  “可是大明境内有甚变故?”

  “太孙现在已经贵国,能有何变故?再等几日,第二舰队的通信船总归会出现的。”

  “但是存粮已经不足五千石,即便是省着些,也撑不了几日。”

  大明在出云国的南部圈的这片不大的区域,除了长满松树的山坡,几乎没有平地。

  原本这里人少,但是现在,光是矿工就已经超过了两万,还有他们的家眷,人口已经超过了五万。

  本地没有出产,所有的物资都要从南洋和大明运来,极度依赖大明的供应。

  别的东西都还好说,要是没有粮食,矿上就会停工。

  纪纲没有丝毫担心,说道:“我待会儿就去水寨一行,海军那边的粮食应该还比较充足,先去借一批。”

  出了房门,跪坐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