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7 皇帝“调兵遣将”!_楚氏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偃旗息鼓。

  先办出一份《御史台邸报》出来,卖的家家户户都是,吹响御史台的大喇叭之后,再卷土重来。

  否则,骂不赢。

  “哦,这么说来,问题出在《大楚邸报》上?”

  项燕然目光冷峻。

  东宫太子项天歌拿《大楚邸报》来找他的时候,他只觉得这《邸报》不错,却也没看出太多名堂。

  如今孔寒友却忌惮《大楚邸报》,怕小昏侯捅他刀子。

  看来,小昏侯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啊。

  小昏侯出手,能否一举破掉岁举制?

  只是,小昏侯太能折腾了,号称“无人能治”,也不太听命。

  让小昏侯上朝堂,怕是要闹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谁也不知,会发生些什么。

  万一误伤了友军,岂不是麻烦。

  皇帝也不太想动用小昏侯。

  “孔大人...半个月,朕要看到结果。去吧!”

  项燕然冷冷道。

  他需要能臣干吏,把事情干了。

  别逼他动用小昏侯这个纨绔子。

  “是,臣告退!”

  孔寒友硬着头皮领命,告退出了金銮殿。

  半个月!

  他要卷土重来,攻破岁举制,否则怕是御史大夫之位要保不住了。

  只有蔡和大太监,陪在皇帝边上。

  项燕然沉默良久,问道:“朕的四名小将,近况如何了?”

  自打岁举结束,他便命蔡和太监,多留意殿试四名优等的情况。

  这四人都不是门阀勋贵一派,是这些年的殿试岁举里,极为罕有的一届。

  “小昏侯去了丹阳县,自己掏银子花了几万两兴建了一些土高炉炼铁,打造各色农具,又嫌县衙太破,近日回金陵城‘修养’了。王副相给他批了假。...小昏侯的日子就是过的这么随意,实在是令人羡慕。

  董贤良在秣陵县,推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兴建祭坛,亲自登坛召雨,居然把雨招来了。百姓和乡绅们对他极为崇拜...老奴也看不懂他怎么做到的。

  主父焰在湖熟县,亲自下地开荒耕田,估计湖熟县今年的粮田应该大增不少。倒是挺实在的。

  晁方正在芜湖县,他说自己这县令大材小用,县里一年的政务还不够他一日处理。他啥事都不干,就召集了县里的一群书生文人,高谈阔论,针砭时弊。”

  蔡和大太监连忙禀报。

  项燕然微微点头。

  这四个新县令,殿试岁举优等。大本事还是有的,各个眼高于顶,县令是有些屈就了。

  而且,新臣子胆气足,比那些老臣更敢拼。

  把他们几个用来,说不定能攻破这老朽的岁举制。

  “传朕旨,命小昏侯.....算了,还是先命董贤良,上一道奏疏。”

  项燕然犹豫了一下,道。

  小昏侯威力太猛,暂时先不用。

  就让董贤良打头阵吧,也试一试董贤良的战斗力,究竟有几分真金成色。

  可别是银样镴枪头才好。

  “这...奏疏的内容?”

  “批判岁举制。董贤良是孔寒友的得意弟子,自当为老师分忧。老师攻不下来,就让学生上吧!

  至于小昏侯那边,告诫他。不得利用《大楚邸报》,阻挠御史台。当然,他要是能帮一把,把岁举制给打垮,朕给他记一功,重重有赏。”

  “是!”

  蔡和大太监心领神会,立刻派人去找董贤良和小昏侯。

  皇帝铁了心要推庚子新政。

  顺者昌,逆者亡。

  那些门阀勋贵死守着“岁举制”不放,抵制新政,想要让自家嫡子嫡孙们,保住高官厚禄。

  但他们抵制新政,迟早要倒大霉。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