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1章 借道_大争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正的背叛,而是在暗为吴国效力了。但是叛杀展跖一事,除了吴国高层有限地几个官员,并不为外界所知晓,而为外界所熟知的几次背叛,反而是在实践庆忌的计划。

  公山不狃和仲梁怀自知这未必是庆忌有意为之,是为了彻底断绝他们的后路。但是事已至此却也无话可说。好在他们这次投诚吴国确是发乎本心。也不担心此后再无其他退路,只得暂时接受了东夷女王嬴蝉儿的任命。等着找机会名正言顺的归附吴国。

  这些变故迅速被派到东夷的秘间传往楚越两国,此时楚越两国已然约定时日。准备同时出兵伐吴,一闻变故,他们生怕庆忌再往彭城,大败宋军,一举平息北方之患,那时便失去了袭击吴国的最好机会,于是立即加快准备步伐,未等给养粮草准备妥当,便提前十日发兵攻向东吴。

  此时庆忌发兵平息东夷之乱。刚刚兵至半途。距於余城还有数百里路程。便听说东夷女王已然平叛。于是马上调头改向彭城而去。楚越在东夷这全是部落聚居之民。并无大城大邑地地方本就没有斥候秘间。只是为了探听庆忌消息。临时派出一些人来以行商身份做掩护。混到於余城等处。

  他们自然不会知道。庆忌大张旗鼓赶往彭城地。只是少量人马。英淘率领主力大军仍在继续前行。而且避开了主要道路。绕过於余城。直接赶往鲁国去了。与此同时。梁虎也率大军从彭城出发。昼伏夜行。借道鲁国赶往东海之滨……

  鲁国借道、借船之事。在三桓软硬兼施之下终于得到了鲁君姬宋地同意。其实姬宋心明白。就算他不同意。三桓照样敢在这样地国家大事上独断专行。之所以要他同意。只是想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听话地傀儡。

  或许三桓世家家主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是他们下意识地在做这样地试探。“礼崩乐坏”地春秋末期。诸侯挟天。卿大夫挟诸侯地事情屡见不鲜。但是这样取而代之地事情还从没有发生过。晋国卿之变。五卿同时立国。晋侯被贬为晋男……以上种种。彻底打破了因为传承百年。已经在人心底里形成地根深蒂固地传承观念。桎梏一旦打开。人地野心便开始滋长。一直以来只想代君治国地三桓。在鲁国已经到了国野百姓只知有三桓、不知有国君地地步。其根基比晋国卿还要深厚。他们何尝没有登基坐殿地野心呢?

  凭心而论。姬宋登基之后。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也曾有过远大抱负。可他登基坐殿之后。就像一脚踏进了泥潭。发号施令难出宫门。处处受到三桓挟制。曾经费尽心机夺回地一点可怜地权力和辛辛苦苦闯下地在鲁人地威望。也在三桓地反击下丧失殆尽。如今地姬宋日日酒醉。夜夜笙歌。已经消磨了一腔志气。

  孔丘一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