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脉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临清的商人,成立商行,组建商团由浮山派人训练,这些事情等于是把临清商界纳入浮山体系之中,这些大商人从属不同的势力集团,当然不可能一下子答应下来。

  “原来如此……”

  很多商人都是用会意的眼神彼此对视,对张守仁的举动他们当然不敢怨恨,不过也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告辞之后,一群实力最大的商人自是会与自己背后的势力或同盟商量,得到的答案当然是等等看再说。

  这一次朝廷的封赏还是有节制的,明眼人就能看的出来,封赏与以前张守仁受到的待遇相差很远,不足奖其功劳,这说明朝廷的态度也有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福是祸还说不清,在这个时候,保持相当的距离还是很重要的。

  临清和济南,济宁,甚至是青州或淮扬一带信使不绝,每天都有不少信使奔走于途,山东在军事上的动静渐渐小了下去,但在政治和商业上的斗争,倒是似乎刚刚开始。

  “樯橹如云啊……”

  临清的城墙之上,借助望远镜的功效,可以远眺到会通河两岸的风光。

  在张守仁观看的时候,他身边的浮山将领们也是有样学样,每人在手中打着一根长长的单筒望远镜,眺望着远方。

  良久之后,张守仁才发出一声感慨,众将也是纷纷放下了望远镜,和他一起议论起来。

  只有站在临清城头之上,才能理解这座城池对大明的重要性,临清城和临清仓为一体,而蜿蜒流淌而过的河流更是这个庞大帝国的血脉,而且是最重要的动脉。

  整条河上,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漕船船队,打着将作处精心制造出来的望远镜,目视可以极远,这年代又没有什么近视眼,常年从军,眼神都是极佳,就是这样,也是根本看不到南北两边的船队的尽头在哪里!

  漕船都是在江北一带打造,特别是淮安的清江,那里有六部设在清江的仓储,绵延十几里的地方全部是仓库,漕船的船厂也是设在清江,每年都是不停的造着新船,每船出厂就立刻投入使用,非如此,不能满足北方对漕运物能的需求。

  北京是政治和军事中心,绵延数千里的九边保卫着这个庞大帝国的安全,南方则是经济中心,用南方的出产提供北方军镇和政治中心生存的基础,两者互相作用,才使得这个大帝国能维持运行。

  现在南方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从这些漕船就能看的出来。

  过百万石的稻谷打成的精米,白米,各色贡米,通过绵延不绝的漕船运到北方,由负责仓储的户部侍郎接收,统一调拨安排,或是留在通州仓储,供应京师,或是调给蓟辽宣大等北方军镇。

  其余的各色南方出产,包括大量的棉花,布匹也是北方所急需的物资,整个北方,只是在山东济宁有成片的棉花区,东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