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8章 研讨会风波_重工崛起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葛庆利气鼓鼓道:“我现在气得喘气儿都费劲!算了,我还是把电话交给苗苗吧,让她给你解释。”/p

  电话交给了张苗苗。王朝阳先询问了一下张苗苗上午的行程,苗苗回答道:“一切都很顺利,一大早就赶到了省城并参加了上午半场的研讨会。”/p

  接下来张苗苗才开始解释葛教授生气的原因。/p

  原来上午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原材料的。当初王朝阳的第一篇论文所讲述的便是微量元素对合金钢材的特性影响。/p

  王朝阳论文中所提出的几个观点都非常的超前。根据葛庆利和刘芬明的判断,非常具有实际生产实际指导作用,并且根据行业内的其他专业判断,这篇论文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不然省科技厅也不至于专门召开研讨会了。/p

  然而上午会议过程中,那后期增加的四名专家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猛烈地轰击。他们认为这篇论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完全是主观臆断,哗众取宠。/p

  当时葛庆利,刘芬明和张苗苗都在场,他们当然会予以反击。/p

  然而那四名专家紧跟着抛出一个问题,他们问这篇论文是否有论据。/p

  这个问题葛庆利等人一时无法回答。\0/p

  王朝阳在论文中描述的情况已经远远超过国内当前材料科学实验室的能力上限,是不可能具备论据的,并且在短期之内也不可能投入实践。/p

  由此可见,龙源重工派来的那四名专家也并非都无能之辈,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点。并且咬住不放。/p

  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学术论文是允许根据现状进行合理的推测的。所提出的观点不见得必须有实践证明。比如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弦理论……那些在当时看来非常超前的理论,其论文发表时是根本不具备证明条件,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作为学术论文的发表。那些论文的最大意义在于给科学界提供一个探索的方向。/p

  而王朝阳的这篇论文意义同样在于此。国内当前的设施条件是无法进行实验室证明的,但它的方向却是非常正确的。/p

  这也是为什么葛庆利和刘芬明都非常推崇王朝阳论文的原因。/p

  然而在实际研讨过程中,龙源重工的四名专家却故意避重就轻。他们把讨论的重点引申到实际生产的层面上来。无论葛庆利他们如何反驳,那四名专家都咬死这一点不放。/p

  面对这样的胡搅蛮缠,刘芬明教授是第一个发怒的,她毫无形象地拍着桌子跟对方理论起来,甚至没忍住动了粗口。/p

  这样一来,研讨会的局面变得失控起来,一度被叫停。/p

  省科技厅自然是有人全程参与研讨的。研讨会变成对骂场,这当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就在双方争吵到最激烈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