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烫手山芋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苦恼,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最终决定结束的自己的生命,在人生的后半程,选择了以死亡来作逃避。

  然而是勋直接挑破了他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那一点,告诉他:就算死了,你的名声亦无可挽回!是宏辅本人不怕,他出身相对单微,可以说少受汉恩,再加上是曹家姻戚,以这个时代普遍的社会道德而论,即便助曹篡汉,也并不会引发太多的恶评。刘歆为什么遭人骂?因为他本汉之宗室,结果胳膊肘往外拐了。李儒为什么遭人骂?因为他董卓女婿的身份只是小说家言,其实为汉之博士、郎中令,此外他还直接鸩杀了少帝刘辩。是勋只要不亲自动手废皇后、杀天子,不至于会跟那俩货并列。

  从汉臣摇身一变成魏臣的家伙不要太多,后世骂过几个?也就华歆、王朗这票老官僚而已,连刘晔都没几个人骂。

  ——荀彧可算明白了,是宏辅为什么要拼命地哄抬孟轲,就连立建安石经,都要把原本上不得台面的《孟子》给硬塞进去。因为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完全可以当作改朝换代的舆论依据嘛。

  是勋不怕助曹篡位是为虎作伥,荀彧却不同。荀氏为颍川世家,“家世衣冠”,也就是说连续好多代都做汉朝的高官,以后世的话来说:深受国恩啊。所以倘若帮助曹操篡位,荀彧的名声必然大臭,也就比刘歆强点儿,说不定比王朗、华歆更容易遭人骂。荀彧为此而惶惑、彷徨,所以最终才只好一死了之。

  可是死有什么用啊?是勋戳破他的幻想,说你以为自己只要死了,不看见曹操那最后一步,身上的污点就能够彻底洗清吗?请别再掩耳盗铃啦!

  其实后世声名这玩意儿,关键不在于本人怎么做,而在后世有何需要,时人是绝对说不清、道不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割据一隅,后人乃谓其不识天时也,谁想到东晋偏安一隅,跟蜀汉的遭遇有点儿相象,于是因为政治需要,孔明的形象瞬间便又高大了三分。更别说苏定方、潘美之流,纯因民间平话就莫名其妙地给一棒子打成奸臣了……

  所以,荀文若的遗名其实不错,死也死得恰是时候,但这事儿是勋知道,荀彧可不是穿越客,他想不到啊,当场就被是勋给唬住了。惶恐之下,狼狈问计,是勋趁机就说啦,你不要死,但是一定要退。

  因为就凭你跟曹操的老交情,当理念逐渐不合的时候,激流勇退,曹操不但不会羞恼,反倒会对你心存愧疚,那你就有机会在他肆意妄为的时候提出某些谏言,收一收他的笼头啦。比方说加九锡和建藩国之事,你根本拦不住,但可以从中斡旋,把对国家和曹操本人的损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再比方说伏后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