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史家近况、勋贵困局_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贵还像原本一样强势且有力,永和帝自然不会放弃他们;可偏偏勋贵自己败落的太厉害,普遍性的后继乏人,这就没法办了。

  别的不说,就说永和帝北伐后金残余势力失败,真以为就光是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多次中伏,敌人全都是在大顺军的必经之路上预先埋伏;多次补给延迟,偏偏信息就到了后金那里,人家“正好”趁机进攻。

  真有这么巧?

  呵呵!

  就是已经这么明显的情况下,永和帝也好,勋贵集团也好,愣是没找出来哪里出了问题,这已经不是尴尬的问题了。

  基本上,这之后各方都意识到是文官势力搞的鬼,问题是没有找到证据,就连皇家的喉舌、犬牙锦衣军也没发现问题。

  显然是内部已经被渗透严重了。

  不仅仅是官员方面,皇家内部其实也不干净。

  义忠亲王自幼确定了太子地位,而且一直以来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可,是公认的帝位不二人选。

  问题是,他只是永和帝的嫡长子,不是唯一的儿子,难道其他人就真的没想法?

  所以,其他有想法有能力的皇子也是各展神通,什么合纵连横分化拉拢,各种手段用的飞起,效果却不明显。

  勋贵阶层整体认准了义忠亲王,基本就没有外投的,个别几个也都是外围势力烧冷灶,价值实在不大。

  这时候,当时还是四皇子的永正帝,看准问题选择了当时普遍不被看好的文官以及读书人团体,这才在永和帝退位时笑到了最后。

  到了这个时候,勋贵们要是还没看出问题,那就真的是猪脑子了。

  因此,当义忠亲王选择发动“兵谏”的时候,整个勋贵阶层几乎是毫不迟疑的跟了上去,基本没剩下多少。

  理论上说,原本各方公认的太子发动“兵谏”,掌控兵权的勋贵全力支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失败。

  但是偏偏就败了。

  谁也没想到,被时任京营节度使、当时的宁国公贾代化掌控多年的京城三大营竟然有两个选择了跟随永和帝!

  意识到最后时刻的永和帝一咬牙,用仅有的两营不足三万兵力守城,却选择了很不地道的“绑架”手段,用各个国公府、侯府家眷逼迫城外叛军投降!

  他成功了,虽然所有勋贵都知道,这时候投降就意味着任人宰割,可是继续打的话,打赢是肯定的,但是直接打的断子绝孙,究竟图什么?

  最终,八公当时的领头人贾代化(贾代善早已去世多年)第一个选择了投降,其他人陆续跟上,义忠亲王愤而自杀。

  直到这时候,贾代化才发现自己手下三大营的三个指挥使,竟然有两个早已通过联姻的方式被文官策反,这三人可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愤怒之下,他一病不起,两年后病逝。

  还好,他死的时候也想到了以后的困境,因此通过与永正帝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