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宣泄兴奋_哭笑在土地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站一会,好让埋在地里的父母乐呵乐呵。

  谢政堂来到自己父母的坟头前,注视着自己父母的坟头,把手伸进怀里摸了摸地契想把地契掏出来,可最后还是住了手;嘴角动了动想说点啥,可最后还是没把要说的话说出口。就是在坟头下面的死人前,谢政堂也是那么拘谨,也没动声色,也是摆出了那张没有笑摸样的脸。不知该干什么的时候,谢政堂总是先想到抽袋烟;穿着厚实的棉褂子走了半个多时辰的谢政堂,觉得有点累了,想蹲下来。可又觉得在父母坟头前抽烟和蹲着,有点不敬,谢政堂只好在父母坟头前啥也没干,一直直挺挺地站着。头离开父母坟头的时候,谢政堂又把手伸进怀里摸了摸地契想把地契掏出来,嘴角又动了动想说点啥,可最后还是住了手,住了嘴。

  离开谢家坟地后,谢政堂往回走。走累了、站累了的谢政堂总想找块石头坐会,抽袋烟,歇歇。走着走着的谢政堂终于看到道边的一棵大树下放着几块夏天忙农活时用来坐下来歇着的石头,马上走了过去。谢政堂挑了块高点的石头坐了下来,把烟袋也掏了出来。谢政堂正要点火,石头的冰凉透过厚厚的棉衣让谢政堂的屁股也有了凉意。怕在凉凉的石头上坐久了落下点毛病,谢政堂赶紧起身,把烟袋揣回去,又慢慢地往回走。往回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谢政堂转悠到了程渡口庄西面的谢家地界。

  程渡口庄的好地不多,都在庄西面。在庄西面的谢家的地算得上庄里的肥地。庄北面、东面、南面都是地势低洼的砂土地,本来就瘠薄,雨水大的年头,往往被淹,顶多能有正常年头的七八成的收成。清朝同治年间,一个住在程渡口庄的外号叫“圣人”的识文断字的程姓后人查阅了《程氏家谱》,研读了庄南祖坟前的碑文和庄里龙王庙里的碑文,观察了程渡口庄附近的地形、地貌,写下了几行文字。这几行文字流传至今。传下来的文字的大意是:很久以前,自北而来的滦河的一个支流,流经此地时略微向东兜个弯后又兜回来,再向南流去;因河流在此处兜了个弯,水流平缓,最适合摆渡,此地就成了一个渡口;最早在渡口摆渡、居住此地的是个姓程的,一代代繁衍,就有了今天的程渡口庄,就有了程渡口庄的几百号人。而后不久,有人在程渡口庄东面取土,竟挖出条烂木船。根据“圣人”的文字记载,还有烂木船的考古发现,昔日河流的河床就该是程渡口庄北面、东面、南面的地势低洼的砂土地。

  谢政堂站在谢家地界向四周望去,远离了庄户人家,远离了坟头,空旷的四周,除了谢政堂,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坟头下的死人。谢政堂终于可以独自一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宣泄着内心的兴奋了。尽管阴沉的天空和荒秃的土地让谢政堂的心情多少有些压抑,但面对着终于连成了一大片的谢家的地,谢政堂那张从来没有笑模样的脸竟有了微笑。来到了刚刚连成了一大片的谢家的地界,穿着厚实的棉褂子转悠了一个多时辰的谢政堂也不觉得累了,微笑着在自己家的地里转悠来转悠去,一会抬头望望阴沉的天空,一会低头瞧瞧松软的地面,一会平视空旷的四周。谢政堂在地里转着转着,突然停下来,蹲在地上,用一只手抓把土,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在土里拔拉来拨拉去,用两只眯缝着的眼睛把手里的土看了又看。谢政堂又站起来,把手里的土撒回地面,然后扑拉扑拉手。这会,谢政堂不但笑了,还笑出了声。撒完了土的谢政堂又满脸笑容地满地转悠起来。谢政堂在地里转着转着,一朵朵雪花从天上飘下来,落在地上,落在谢政堂的身上。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