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章 何不另起炉灶?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私能赚多少?

  隆庆开海最终选择在了福建,还是月港这种小地方,原因也有江南的固有势力太过于强大,导致政策在此地无法实行的无奈选择。

  这个观点的最大错误之处,就是用东林党将整个江南的势力都代表了。

  事实上,在江南地区,东林党并非最强大的势力。

  真正垄断了东南财贸、阻扰开海的人,其实是东南的勋贵、大地主、世家。

  比如魏国公府、浙党等等,这些人才是大地主的代表。

  说东林党垄断走私,那就更是笑话了。

  彼时的东林党手中既无权,又无兵,怎么打通海禁,把货物运出去?

  真正能够做到的这些的,必然是掌控了东南兵权和政权的勋贵、世家。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朝时期抗倭,戚继光、胡宗宪、谭纶等人都需要另外募兵,俞大猷又起于福建、并非江浙的缘故。

  抗倭之后,胡宗宪惨死,戚继光、谭纶被远调,俞大猷缩回了福建,这就是东南的勋贵、世家反扑的结果。

  同样的,也因为东南的勋贵、世家太过于强大,东林党不得不将开海的地点放到福建。

  后来东林党扶持郑芝龙的目的,也是因为在陆地上突破不了东南勋贵、世家的围堵,不得不从海上来解决问题。

  那个时候,东林党和世家勋贵之间的矛盾就在于,东林党代表的商贾、手工业者生产出来了货物却卖不出去,只能接受世家勋贵的剥削,通过勋贵世家的手发卖到海外。

  正是基于这个事实,那时的东林党对于明朝的政策制定、国策运行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什么时候开始,东林党变质了呢?

  恰恰是在万历后期,尤其是天启年间。

  因为万历、天启两代皇帝重用阉宦,四处盘剥敛财,让东林党和东南的勋贵世家迅速合流。

  想想,万历、天启派出那么多的矿监、税监,霸占矿山和交通,横征暴敛。

  而这些矿山、商道原来是属于谁的?

  各条商路上穿梭的货物都是谁的?

  还不是勋贵世家的。

  也就是说,万历、天启两代皇帝的倒行逆施,让原本是对头的东南勋贵世家和东林党迅速达成了统一战线。

  这也是万历年间,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会那么惨烈的一个原因。

  因为东林党背后有了更大的支持,所以才有能量和胆气去抗争。

  可这种合流,虽然符合斗争形势,带给东林党的却不是好事。

  这个原本具备积极意义的势力,迅速开始腐化,这才渐渐成为了大地主的代言人。

  如果形象比喻的话,东林党就好比后来的KMT。

  一开始也是反帝反封建,反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的进步势力,但后来却成为了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堕落为了反动势力。

  这种变化,此时东林党中的有识之士或许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