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7章 补贴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

  第一感觉,太少。

  不过,想想这可不是几百年后家家都有拖拉机的那个时代。人均两斤铁料,足够人手一把锄头一把铁锹。至于犁耧这些大件,远不需要人手一套的程度。

  就说元朝。

  巅峰人口9000万,巅峰钢铁产量,500万斤。

  人均折合……

  半两!

  好吧。

  朱塬知道古代涉及此类数字的记载往往偏差很大,那就四舍五入,加一倍,算人均一两。

  嗯。

  每人一个勺子用来挖地,那画面想一想就很美妙。

  你不亡国谁亡国?!

  再说屯田这件事,刚刚已经有所讨论。

  计划第一个三年的目标是组织100万到200万人,就像钢铁产量的1000万到2000万斤,因为没经验,都给了很大的弹性。

  李善长这是取了钢铁上限和屯田下限,不过,即使反过来,200万屯卒和1000万斤钢铁,人均两斤的话,再考虑大明其他方面用度,就算是取前元留下的500万斤年产,再加上400万斤屯田消耗,也都还会有100万斤剩余。

  这不是小数目。

  更何况,事情也不是这么算的。

  钢铁产量是每年都有,但,屯田消耗钢铁,这年代人仔细,一把锄头,可不会一年就磨没了。当下铁器,用个十年二十年,甚至,传给下一代的,都不会少见。

  这么一想……元朝其实也不少。

  只需要二十年,人均就能有二斤铁。

  好吧。

  难怪老朱起事早期,曾经大批量用铜制作箭头。

  刚了解时,觉得不可思议。

  那该是秦朝才干的事情吧,都一千多年了,怎么又倒退了?

  事实是,确实倒退了。

  老朱坐在上首,听着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兄弟难得当场向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发一次难,见朱塬一时沉默,想要开口,又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就耐心等待,看看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能想出什么解决方法。

  既然确定问题,朱塬也在快速斟酌。

  对于钢铁,若是强用,当然也用得了,记得后来只是一座长江大桥,消耗钢铁就是几万吨级别,相当于封建时代好几年的全国产量。

  不过,现在如果急着造铁桥,不说长江大桥,普通的小河造铁桥,缺少足够技术积累之下,那也是乱来。

  真造了,或许没几年就会废掉。

  同样,与蒸汽机相关的各种,短期内至少也用不上太多。

  还有建房。

  嗯……

  这个要与混凝土相互配合,而水泥,短期内想要大规模生产,也不现实,小批量的话,又没意义。

  倒是可以把这个项目立起来。

  这么想着,低头在面前记事本上写下‘水泥’两个字,朱塬飞速旋转的大脑也灵光一闪,很快抬头,轻声说出两个字:“补贴!”

  补贴?

  会议室内也是好奇等待的一群人都是满眼问号。

  李善长下意识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