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0章 十六个专业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有意无意地主动透露。

  至于修书……

  还是得说老朱的持之以恒,当初的那份书单,从最初的《齐民要术》到一系列数学著作,再到方国珍提及的《梦溪笔谈》,老朱不仅自己一直在看,也不断地让翰林院进行编注修撰。

  比如很早就开始根据《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传统十大算经编撰的全新算学书籍,结合了朱塬给出的新式数字和全新符号的那种,在朱塬离开明州之前就已经完成。

  老朱还亲自提名《算经集注》。

  朱塬抽空看过。

  虽然吧,按照自己后来的标准,还需要很大程度的二次修编,主要是归纳总结各种公理定理之类,但,以这个年代来说,相比以往的各种数学典籍,已经是一次很大的进步。

  其他各种,不只是朱塬当初列入书单的46本,另外还加了很多,也都是如此。

  而且,整件事最关键的一个意义在于,一个字:用!

  封建时代官方修书,无论是一般典籍还是堪称浩瀚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之类,往往修了,也就修了,就像几百年后的论文,发了,也就发了,落地成实的,很少。

  说到底,还是缺少方向的缘故。

  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只是不断完善已经证明还算有效的一个‘礼’字,其他,虽然也在发展,但因为处在摸索状态,发展的速度却非常缓慢。

  发散地想着这些,朱塬记起一个,笑问道:“一直还不知道,方礼他们,年龄都多大?”

  “明巩32岁,明完27岁,明敏比他两个哥哥都小了许多,今年才22岁,老么呵,当年就宠着,不喜欢刀枪拳脚,喜欢读书,就让他专心读书了,”方国珍透着些回忆地说道:“倒是没想到,俺方家还能出个秀才,那宋濂都夸过他哩,说文章写得不错,就是……呵,俺也看不出好赖,哈哈。”

  方国珍都这么明显地把话题往自己小儿子身上带,朱塬也没有假装不理解,想了想说道:“等科举试卷批阅完成,金陵大学的摊子就会铺开,需要用人,如果你没意见,我就把方行调过来?”

  今天跑来,除了探望朱塬,还有就是自己小儿子的事情。

  如果朱塬没意会到,方国珍之后也只能挑明。

  当下,听朱塬这么说,方国珍立刻点头:“好呵,嘿,平章,说心里话,俺就是想让他每哥几个跟着你,感觉稳当。俺方家不求其他甚么,今后安安稳稳最好。”

  说着还想起前日的带鱼宴。

  虽然是个食禄而不知官的闲人,但品秩在那里,方国珍也得以出席,位置还挺靠前。

  因此也旁观到了当日西楼殿内的众生百态。

  主要的一个,就是当今皇帝陛下对朱塬的态度,这一次,再明显不过。

  简直就是当嫡亲晚辈一样。

  甚至,方国珍发现,皇帝陛下对朱塬的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