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6章 对比太强烈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塞外扩张。

  比如,彻底清除掉距离北方隘口100里内的敌对势力,就在100里的边界上,建立城池,四周关联堡寨,乃至其他一些防御措施。而这100里的区域内,既可以交给归附部落放牧,也能够适当进行屯田,供养军需。

  以此类推。

  这份方略背后,还设定了一个六年期的目标,所谓的两个‘三年计划’,以拿下故元上都开平,将这座城池以内的区域全都纳入大明版图,实现长期有效的控制,再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向北和向西驱逐草原各部。

  跟着丈夫一步步走来,马氏也是懂得军事的。

  对于这份方略,马氏的第一感觉,就一个字。

  稳!

  而且,马氏还看到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朝历代,对于北方,不是打不下,而是守不了,这份方略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考虑到了一个‘守’字,而不是打完了,守不了,不得不重新退回。

  虽然其中还少了各种细节,但,想想那小少年短短半年多时间经营海洋的结果,马氏也相信,对方应该有办法在不糜耗大明国帑的情况下,在北方实现一种至少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程度的‘守’字。

  这也是关键。

  以往各朝为什么不能守?

  不是缺兵少将。

  而是,十斤的粮食,运到北方,路途消耗可能就要九斤,因此,实在是耗不起。

  这么想着,马氏有些期待地翻到了第二份。

  这是一份基建方略。

  相比之前一看便知的军事方略,‘基建’是一个新词,马氏有些不解。

  仔细阅读,这才明了。

  大概就是疏浚运河、开辟道路、修建桥梁等相关。

  不过,其中一些具体阐述,马氏又开始有些不懂。

  比如其中又提到了她已经不止一次在丈夫这边看到或听到的‘分配’相关,显然来自某个少年的理论,将这甚么‘分配’分为了两种,所谓‘制度层面的利益分配’和‘地域层面的资源分配’。

  这甚么‘基建’,就涉及后者。

  其中还有举例。

  元廷若能够顺畅地将南方盛产的粮食运往北方,支撑朝廷开支,养官、养军乃至养民,也不至于那么迅速地崩坏,被明军如刀切豆腐一般短短一年不到就一路攻破了大都。

  然而,元廷想要做到这些,其中关键,就是‘运河’、‘道路’、‘桥梁’等与交通相关的基础建设,这恰恰是元廷不擅长的。

  交通,又一个新词。

  方略中还阐述,出色的基建,可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在更加便利地实现‘地域层面的资源分配’同时,还能更加顺畅地推行‘制度层面的利益分配’。

  相比之前的军事方略,对于这一份,马氏感觉自己看懂了,又似乎没看懂。

  因为其中新东西太多。

  方略最后,还有目标。

  同样的‘三年计划’,一个是疏浚从大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