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又一条产业链_洪武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又一条产业链

  舟山岛,昌国州城北部山中有个姚家岙,岙中有个姚家村,村子附近有个姚家湖,湖畔是已经搬入昌国州城的大户姚家的一个避暑别业。

  依水而建的别业,还是江南民居常见的紧凑格局,只有七八亩的大小,却分成了九个院子,其中不少还是二层小楼,倒是足够朱塬把一群大大小小都带过来。

  这是闰七月的初六日。

  没有了暑气的困扰,因为刚刚又病了一场,还是很晚起床。

  吃过早饭,来到别业最西边的一座日常理事小院,时间已经邻近巳正,上午的10点钟,一群人早已在等待。

  刘琏首先送上了一份各地的木料储备账册。

  最近几个月,营海司在浙东临海各州县设置了总计8个造船木料储备基地,附有相应的造船工厂,并且持续投入人力赴山中伐木。

  随着越发临近离开,朱塬就打发刘琏赴各地进行了一次清点。

  这件事交给‘刘青天’最放心。

  刘琏昨天才刚刚从温州返回,在舟山这边等了一夜,今天才见到自家营海使小大人。

  结果也让人满意。

  将近半年时间,8个储备基地,除去之前的置换消耗,当下累计储备木料已经达到173万料,这就相当于,足够建造可以承载173万石粮食的海船。

  而且,伐木还在持续,预计全年,只是浙东各地,储备300万料木材不成问题。

  朱塬甚至已经有些担心。

  这173万料木材,当然,并不是说就是173万棵树,朱塬早就了解过,1料木材的标准是一尺直径两丈长,这年代的树木都很高大,一棵树,直径两三尺高度十余丈的并不少见,因此,往往一棵巨木,甚至可以抵得上10余料木材。

  算下来,这173万料木材,其实只是总计27万棵树而已。

  不过,朱塬还是觉得,要提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事情。

  朱塬早前还觉得,这年代人类没有灭绝一种生物的生产力,但,上次的泥螺事件,营海司官员为了政绩,一个月近乎搜刮地捕捉了1.7万担的泥螺,让他意识到,人类的生产力,还是不能太低估。

  与刘琏商讨之后,朱塬决定,正式成立‘绿化处’,目标只有一个,种树。

  这其实是朱塬很早就开始的一项工作。

  早先是组织在明州各地广泛种植油桐,后来,采伐团队进山,朱塬也交代,若有余力,尽可能在采伐的同时种下树苗。处理鱼获的烘烤作坊成立后,因为需要消耗大量木柴,朱塬也要求伐木团队在哪砍柴就在哪种植,不能有光秃秃的山岗出现。

  只是,这些之前都不成体系。

  当下明州人力充足,甚至老朱一直在从各地遣送流民过来,人手不是问题,就可以组织专门的团队,从育苗到植树再到后期的养护,尽可能专业化。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