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47章 宣战之前(上)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建立了罗马帝国对整个地中海的霸权统治,开启了古罗马帝国的全胜时期。

  并不是每一个意大利人都希望通过战争重建亚平宁半岛的旧日辉煌,但至少意大利纳粹党和墨索里尼元首阁下是如此坚定的相信,只有像古罗马帝国那样通过战争重新建立在地中海的霸权,意大利才能迎来最为辉煌的新帝国时期。

  所以,无论德国和波兰如何劝阻,墨索里尼元首还是义无反顾的以退出钢铁轴心为威胁。对突尼斯发起侵略战争。

  此时的突尼斯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迦太基帝国。甚至连当地人也不再是腓尼基人,他们没有名将汉尼拔.巴卡,只有一个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指挥过军队正规作战的戴高乐统帅,而且是个法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德国全面进攻法国而爆发。此时的纳粹阵营近乎拥有整个欧洲。甚至连长期同中华帝国保持特殊友好关系的西班牙、希腊、塞维利亚王国也只能勉强依靠中立立场保护自身。在纳粹德国的仆从国中,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也都派出更多的部队,而捷克、荷兰、法国、挪威、丹麦则提供工业支持。

  客观来说。纳粹德国、奥地利、波兰、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都能算是非常标准的轴心国同盟,彼此都有非常强烈的清算目标,尤其是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国,都已经在德国的支持下建立了纳粹独裁统治,并且以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三国为首逐步扩大对南斯拉夫的入侵。

  中华帝国、英法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特别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主要扶持对象一直是希腊,土耳其则处于中立态势,但被德国拉拢的幅度更大。

  英法不是不想和纳粹德国竞争盟友,而是确实有心无力,中华帝国则有其他的考量,并不热衷于在巴尔干地区扩大盟友范围。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华帝国的整个外交政策依然和战前没有太大的变化,现阶段仍然是极力稳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在非洲以埃塞俄比亚为主要盟国和战略支柱,在南美扶持巴西,在欧洲扶持西班牙、瑞典和法国,同美国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外交的长期合作关系,相互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但不结盟。

  因为中华帝国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的这个阶段,帝国还是继续采取既支持英法,又同时拆台的大政策,乘机削弱英法在亚洲和非洲殖民统治,以及英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势力都同时受到中德两国的削弱与冲击。

  随着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帝国在非洲的战略已经有了新的调整,只等正式宣战,帝国就将乘机夺取刚果,扶持刚果的同时,将刚果纳入帝国势力范围,包括在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