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6章 釜山之战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挥官更多的前线指挥权,使得他们拥有自行决定战役战术的权利,这就像是忽然解开了薛岳、黄百韬、刘亚昭这些猛虎身上的锁链。

  此刻的薛岳恰有一种猛虎下山般的痛快感。

  他和他的第四集团军是如猛虎下山,对面的日本东亚派遣军第5军却仿佛是风烛残年般,战争打到这种地步,中日陆军也已经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了,双方之差距也不是一代两代那么简单。

  在第三次中日战争刚爆发的阶段,日本陆军至少还勉强具备同帝国中央陆军抗衡的基础,但到了今日,双方不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员和战术指挥水平上,差距都已是天壤之别。

  之所以会这样,正因为帝国的陆军长期在装备研制上投入高额经费,占据着陆军军费非常高的比例,而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列装速度则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重研发,轻换代的特点使得帝国陆军在战争开启阶段同日军的实际差距并不大,但随着战争进入第二年,陆军在巨额军费的支撑下直接越过十年的周期快速更换了全部新式装备。

  在过去十年,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研制开支一直保持陆军军费的33以上,总额超越美苏德法英之和,再以帝国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的根基和产能规模,两年之间就使得帝国陆军的军事装备水平从世界一流跃迁为超一流,再面对二流,又已经被砸的稀巴烂的日军陆军,两者之差距真的不是十年二十年代差那么简单。

  至于帝事教育,无论是规模和整体水平都远非日本可以比拟,储备和预备役军官数量之多,即便帝国陆军规模扩编至战前的三倍,整体战术指挥能力仍能维持在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而日军则完全达不到这一要求。

  战争打到这种程度,中日陆军之间的差距已经彻底被拉开了。

  日军此时面对就将是核武器时代到来之前最强世界陆军,一支全面以火力平衡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m35突击步枪、m38通用机枪、8mm重狙击步枪、30mm下挂式榴弹发射器、60\75mm迫击炮构建步兵基础武装,一支以装甲、火炮、步兵、火箭炮部队构建四位一体综合平衡理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无线通信达到班一级的快速反应机动论的现代陆军,一支以快猛为基础追求机械自动化的现代陆军,一支基本完成现代化改编的总员超过220万的现代陆军。

  东北国防军至釜山战役爆发前,全军总规模已经超过220万,全军现代化改装基本完成,以自行高射炮营为例,全营除了8辆35mm自行高射炮,还匹配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履带式装甲警戒雷达车、自动装弹车,装甲通信车。

  在所有的优势中,220万支m35突击步枪的领先优势反而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