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3章 济州海战(一)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维钧首先已在战争爆发提名为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做为三名副委员长之一,他不仅可以参加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所有会议,也将参与所有决策和讨论;其次,顾维钧有华皇的绝对支持,这一点要比米内光政好出太多;第三,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全部,对中国而言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远不如国家发展和正常的运转重要,只要不是发生世界大战,顾维钧作为帝国首相就依然是华皇之下的最高实权大臣。

  米内光政或许是这个时期的日本军政界最为明智的那个人,他很清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注定要失败,哪怕在三都澳海战中获取胜利,想要逼迫中国签署一份屈辱性的停战协议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他的意见和被遗忘的西园寺公望一样,早已无人在乎,如今是日本军部和皇道派控制日本一切的时代。

  在日军大本营的强势推动下,日军在开城防线持续了长达21天的大规模攻势,结果损失惨重,没有足以突防的机械部队,空军不占任何优势,就这样还想强行突破傅作义主持的开城防线,这未免有点太不将中国陆军当一回事了。

  难道只有他们日军才懂得英勇作战吗?

  或者说即便当年被歼灭了十数万陆军部队,日本人还坚持认为“支那种”是最低贱的民族和人种,唯有他们大和民族才是亚洲最高贵的仅次于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种?或者说天皇光芒照耀之下他们即便是智商再低也能战败对手,只要愚忠即可?

  啊。

  神道教的力量真伟大。

  中日对这场战争显然都已准备了很久,在推行大机械化变革的同时,在装甲车、坦克、飞机、自行火炮等新式武器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也都会特别的关注朝鲜战场的需求。

  中国的劣势在于国家幅员实在是太辽阔,需要驻军的海外省、保护国和重要盟国也太多,陆军的54个师分散在亚洲各地,很难在紧急之间抽调足够的部队抵达朝鲜战场。

  即便国内有总员85万人的巡防军和海警部队,通过重编东北、华北地区的巡防军,补充复员官兵和征召新兵,帝国在1939年12月之前就能完成22个新编步兵师、4个炮兵旅、2个装甲旅和超过10个旅的辎重工程部队,但这些部队要大规模的投入战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集训。

  这就意味帝国赖以生存的王牌陆军想要发挥出全部战斗力至少要等到1940年的3月,所以在开城战役中,帝国实力更强大的陆军反而是在空军的支援中处于防守状态,这样的防御姿态倒是让日军大本营更为骄狂,妄图在1940年3月之前就迫使中国投降,并且同样在国内新增了12个师团的编制。

  只是在开城防线,日本陆军确实未能取得任何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