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人才和技术储备上明显变得更为充裕,整个帝国也逐渐进入一个新兴的大时代中,新一代的中青年开始成为帝国的新支柱,推动帝国继续高速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帝国对苏联的机械出口也达到了更高的高度,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对帝国来说,即便帝国不出售机械机床,苏联还是可以向英法美德等国采购。

  同样的,日本终于在短期内大幅度削减了军费开支,更多的支出用于国营工厂和基建,虽然日本在长期经贸战争中一直弱于中国,随着亚洲国家围绕着中国开始摆脱经济危机,在双重的作用下,日本工业也随之开始复苏。

  一个不再是由欧美列强掌控一切的新时代正在逐步的到来。

  到了1932年底,美国经济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再一次经历了更为严重的下滑,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几乎是在一年之中扩大到了不可思议的30的规模,但在这时,一位可以带领美国走出衰退的新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阁下即将出现在白宫。

  就在这一年,中华帝国的国民总产值突破1500亿中圆,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80亿中圆,全国财政中的基建和固定资产、科研投资规模达到110亿中圆,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刘家峡水电站的全部投资加起来也不过7000万中圆。

  在1933年,全国财政用于基建和固定资产、科研投资的总额将继续维持这一幅度,对外信贷支出和国家投资则将从27亿中圆激增到55亿中圆。

  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大时代。

  在积攒了二十年的家底之后,帝国终于抓住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一举扩张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gdp总量的1/4,并且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资本输出国,国家黄金和白银储备都跃居世界第一。

  除了英联邦,中华帝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耕地面积同样位居第一,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强大,哪怕只是像澳大利亚一样发展基础的采矿业和农牧业,其经济规模在世界上都将保持前七强的地位。

  这样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即便如今发展成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帝国,庞大的人口、辽阔的幅员、丰富的资源和正在逐步提高的全国教育水平都保证了帝国的广阔发展空间,对于帝国而言,帝国的发展才刚刚进入一个青年期,未来还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而这恰恰是英美等国最为恐惧的一点。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这似乎也宣告纳粹德国的成立,2个月后,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式出任美国总统,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定数。

  在这两位大人物终于浮出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