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帝国海军向前冲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在所不惜,哪怕是战败,只要扼杀日本扩张,中国在整个大战略上就是胜利者。

  只是考虑帝国目前的造舰能力,宋彪考虑将四艘万吨重巡洋舰和部分轻巡洋舰以债务抵偿的方式在法国生产,他就将这一事情和霞飞元帅在这天晚上做了秘密协商。

  正如宋彪的担忧一样,霞飞元帅也认为中国海军如果在短时间里扩大的过于迅猛,很可能在某个地区导致和日本海军的剧烈冲突。

  霞飞元帅的判断让宋彪更加担心中日海军大战,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日本届时没有退路,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必须竭尽所能遏制日本的扩张。

  凌晨时分,宋彪乘坐专列返回北京,在路上,他一直在思索着答案,而唯一的答案就只能是在航母和潜艇上,帝国必须建造更具有威力的航母和潜艇,在关键时刻对日本发出致命一击。

  第二天上午回到皇庭中央宫,不顾辛劳的和家庭一起享有了早餐之后,宋彪没有做任何休息就直接前往办公厅工作,并且将海军大臣宋文翙喊过来商谈具体的造舰计划。

  帝国成立之后,海军的军费一直是在呈上升趋势,并且是一种稳定的上升,受世界海军竞赛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在最近五年随着国家船舶、冶金、蒸汽轮机和整体重工业水平的逐步提高,帝国的海军开支增幅最为明显,造舰吨位逐步增加。

  在造船厂的布局上,帝国通过长期的扶持政策培育了金州、上海、福州三大造船基地,同时在广州、滦州、锦州、青岛、芜湖建立五个中型造船基地,三大造船基地以造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为主要军事订单,五个中型造船基地则以轻巡洋舰、驱逐舰、防卫舰、巡逻艇、鱼雷艇和其他辅助舰船为主。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广州、滦州、青岛也会成为新的大型造船基地,武汉、宁波、海州也将成为新的中型造船基地,帝国在规划上是非常合理,各个船舶工业基地周边都存在临近的钢铁和重工业,这将有利于在大规模战争阶段的资源调度。

  从1920年开始,随着国家财政的稳定增长,帝国海军军费从2亿中圆逐步增加1925的32亿中圆,使得过去五年间的海军总支出达到了128亿中圆,装备费占13,科研费占14。

  正是这样的军费规模使得帝国中央海军在五年间大量建造新舰,现阶段的主力舰是4艘震旦级战列舰、2艘青州级战列舰、2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豫州级战列舰的前两艘豫州号、郑州号的造船费已经拨付,预计在7月和9月正式在金州和福州两大造船厂同时建造。

  此外,帝国拥有威海级重巡洋舰、抚顺级装甲巡洋舰、锡林郭勒级轻巡洋舰三种万吨级巡洋舰,威海级和锡林郭勒级现役各4艘,抚顺级2艘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