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章 都是人才啊!!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饭店参加午宴后,宋彪专门抽出时间和沈德耀、吴仰曾、邝景扬三人单独会谈。这段时间,宋彪还是打算住在关东饭店。并将三人都邀请到自己的房间里。

  此时的这三人都已经年过四旬,正值而立之年。

  请他们坐下来后,宋彪拿起沈德耀、吴仰曾所写的鞍山矿务勘探和建厂报告,大致读了一遍,他们在鞍山一带已经考察了半个月之久。在日本人和俄国人的勘测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核实工作,确认此地确实有着非常丰富的铁矿石储备,已知的一部分铁矿场的开采条件很不错,矿石的品位相对较高。

  因为宋彪此前预计是先建一个年产量超过十万吨钢铁产能的炼铁厂,沈德耀估算的总投入预计为两百五十万美元,其中不包括购买矿场和厂址地皮之类的投入。按照目前比较通用的日产60吨的中型高炉计算,大约需要投资五个高炉。

  科技的发展就是这么奇特,在日本刚开始创办新日铁的前身——釜石制铁所的时候,日本采购的高炉在当时属于非常先进的大高炉,日产铁不过30吨,当时还属于世界上比较复杂的技术,而那只是1870年的事情,结果日本人在这个釜石制铁所上摔了一个很惨重的教训,因为日本当时只能采用木炭炼钢,最糟糕的是釜石制铁所周边的铁矿场只有3万吨的铁矿石储备量,比这更糟糕的则是日本当时几乎只能用土法来运转这个高价的德国炼钢高炉。

  日本的炼铁之路也非常不顺利,直到甲午战争之前,他们的炼钢之路还没有走上正轨,所炼制的钢铁价格比进口钢铁高两倍,质量还非常的糟糕,但好歹是终于超过了一万吨的钢铁产能。

  这就是日本。

  有时候真是不佩服不行。

  技术总是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20世纪初叶,现在日产60吨的高炉已经只能算是中型规模,技术上并不属于最先进的类型,优点是技术成熟,拥有更稳定的效率和不是很复杂的技术难度。

  沈德耀之所以推荐使用中型高炉,那是因为他此前在美国开办的铁厂也是使用中型高炉,相对较为熟悉,也有合适的供货商。

  宋彪将这份报告翻看了一遍,这才再抬起头看了看沈德耀。

  这是一个四十四岁的中年商人,穿着黑色的西装和呢大衣,和宋彪所熟悉的那些洋行买办一样梳着油光可鉴的发型,身材很瘦,并且有种饱经风霜的感觉,手和脸颊都显得异常粗糙,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而是工厂的苦力,只是从别人那里借了一身还值点钱的衣服。

  宋彪和沈德耀问道:“如果投资两百五十万美元,你确信这家铁厂就一定会很顺利的开办起来吗?”

  沈德耀想了想。答道:“很难说,在美国很难说,在中国更难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