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朝起朝落11_天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王朱棣带兵返回北平的时候,孟飞龙已经由大宁赶到,见到张玉惨不忍睹的尸身,已经是心坚如铁的孟飞龙忍不住热泪双流。

  朱棣忍痛亲自撰写祭文,追悼张玉等阵亡将士,并在众人面前脱下自己的袍服焚之,以衣亡者,哭奠道:“虽其一丝,以识余心!”燕军上下见此情景,无不痛哭失声。

  将张玉安葬之后,快有一年没有会面的朱棣与孟飞龙两兄弟重又坐在一起,孟飞龙望见朱棣憔悴的面容、花白的双鬓,心中一酸,劝道:“东昌之战败于轻敌,张将军虽死军威犹在,大哥不必太过伤心。”

  朱棣摇头道:“自起兵以来,每战世美必攻于前,谋于后,有他在我身边,我才感到踏实。这一次他是为我而死,我这心里总有种空空的感觉。”

  孟飞龙知道张玉与朱棣的感情,知道多劝无宜,也便低了头不再多言。朱棣敏锐的目光在他身上一闪,突然道:“飞龙,你回来帮我吧。现在只有你能让我忘了世美的离去,有你在身边我就自信得多了。”

  孟飞龙心中暗叹,面上却是万分真诚地道:“大哥,小弟何尝不想与你并肩作战?可是你是以‘清君侧’为由起兵,而我与朱允文之间的恩怨天下皆知,我怕……”说到这里,孟飞龙故意停了下来,他后面的意思想必朱棣是十分清楚的。

  望着朱棣面上阴清不定,孟飞龙又道:“每当大哥出征之后,弟总有一种感觉,如果中原决战形势于朱允文不利,他必然会铤而走险,不惜出卖大明利益,与元蒙暗中勾接,袭我后方。”

  朱棣高大的身体轻轻一颤,面色暗淡下来。许久之后,他才发出一声长叹。

  建文三年春,孟飞龙离开北平不久,明军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德州,吴杰、平安带兵出真定,夹东昌胜战之威,威胁北平。朱棣只得出师,屯兵保定。在保定朱棣招集将领,总结了东昌大败的原因,对手下道:“起兵三年来,大小数拾战,我们每战必胜,上下皆有轻敌之心,致使东昌一役,接战即退,遂尽弃前功。所幸每战汝等皆能奋不顾身,所谓不怕死者必得生!从此之后,我等万勿轻敌,万勿退却,违者杀无赦!”

  建文三年四月,燕军兵至滹沱河。朱棣派出许多骑哨,游走于真定、定州之间,迷惑明军。不久,侦骑回来报告,盛庸率军驻营于夹河,平安驻师于单家桥。摸清敌情之后,朱棣率兵由陈家渡渡河逆迎而上,与明军相距四十里驻营。

  与往次战事不同,双方在夹河岸边布阵,各自准备得都很充分。但是东昌之战后,与燕军上下检讨自己的轻敌正相反,盛庸所率的明军皆有了麻痹之心。众将士都穿了锦绣衣袍,浑身上下满揣着缴获来的金银器物,常常互相吹嘘‘破北平后,我们开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