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药膳治小病_六零国营小饭馆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饺子馆儿的“今日食单”上第一个,赫然写着“头脑”俩字儿!

  刚刚说完方家“脑袋被砸”事件的那位工人,一个胡思乱想,差点儿把自己吓晕。

  另一位又好笑,又好奇,问:“这‘头脑’又是啥?猪脑子汤?”

  村里杀猪,屠户一般不会要工钱,只要猪下水。

  这位家里正好就是屠户,每年过年,都要做卤猪脑吃,下意识就以为是卤猪脑做的汤。

  杨花儿摇头晃脑,笑嘻嘻的又讲起故事。

  “才不是嘞!这‘头脑’啊,又叫八珍汤,是由咱平原地区有名的中医老先生傅山发明的。据说傅山老先生他娘身体虚,还总吃不下饭,于是他就发明了这种有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功效的‘药膳’,他娘吃了以后,一顿能吃三碗饭,身体当然好啦!”

  那俩人儿哈哈大笑,说:“老太太一顿吃三碗就撑死了?”

  “那可不一定,我就能吃,你们看,我多壮?”

  杨花儿拍拍自己的胳膊给人看,还说:“像你们这种忙了一晚上,还受了那个……”

  今天徐樱教她的有点儿深奥,她一时忘词儿了,想了想,才继续说上来:“你们受了寒气,就是寒气入体,就得吃这个益气调元的‘头脑’来补补!”

  正巧了,那位去方家忙了一晚上的工人正因为倒春寒冻得厉害,听她这么说,也信了三分,笑道:“行,我今儿就点这个‘头脑’了,我替大伙儿先尝尝,不好吃或者没效果,你可得给我退钱!”

  “退就退!别小看咱大厨的本事!”

  杨花儿大辫子一甩,朝着里面大喊一声:“‘头脑’一碗!”

  也就说话的功夫,又来了不少刚下班儿的工人。

  这几天纪家饺子馆儿又换厨子、又换菜单,还有故事听的事儿都传开了,手里但凡宽裕点儿的,都愿意来吃一顿饭,听听故事,找个乐子,所以人流量是肉眼可见的增加。

  李玉华站在柜台后面偷偷数了数,又比昨天多了七八个生客,且各个都爱点新菜,好像完全不担心花冤枉钱似的。

  今天的新菜还有茴香苗猪肉饺子汤、芥菜鸡蛋烧麦、酸汤面片儿和一道叫“春意融融套餐”的餐品,这玩意儿连里面有啥都不知道,居然也有好些人点了!

  可见才七八天,纪家镇上这些人对徐樱的厨艺已经非常认可了,因为就是孙德兴做的最好的时候,饺子馆儿的上客率也没这么高。

  她想着这些,忍不住朝厨房里看了一眼,恰好此时门口来了新客,喊了一声“点菜”,李玉华就下意识的冲过去,帮着杨花儿忙乎起来。

  客人几乎要坐满的时候,一股子热滚滚的酒香从后厨飘了出来,期间仿佛还夹着点儿炒鸡蛋的香味儿,直把这些人闻的饥肠辘辘,五脏庙都叫起来,尤其几个有点儿嗜酒毛病的,忍不住就问李玉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