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四章 席卷陕北_350_红星照我去战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张城的慷慨解囊以及发展生产经济、成立人民银行的意见,解决了中央财政枯竭的大难题,统帅和诸位中央首长都非常高兴,大摆筵席庆祝。

  宴席上大家都敞开胸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高谈阔语,十分尽兴。张城作为小字辈,而且又是宴席的重要主角,顿时成了诸位领导的针对对象。

  面对诸位首长频频热情地敬酒,张城来者不拒,只能舍命陪君子了,他很快就被领导们灌得酩酊大醉,还好这里是统帅的家,有骄杨姐姐的照顾,这才没有出乖露丑。

  9月5日,少纵根据中央的命令,将驻防榆林地区。张城便与政委率纵队直属部队离开了延安,来到了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榆林城。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驻地“延绥镇”,又称“榆林镇”,有“小北平”之美称。

  榆林位于中国陕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少纵入驻榆林城,显示了中央红军对此地的绝对重视。至于原来号称“榆林王”的民党传奇人物井岳秀,则早就被李云龙驱赶至鄂尔多斯大草原喝西北风去了。

  井岳秀这个人,张城作为后世的穿越者对其感官是非常复杂的。其实正面来讲,井岳秀其人于国于榆林都有莫大的功劳,然而他却又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在他统治榆林期间,井岳秀积极主动与陕、晋、绥、宁甘邻军及伊盟王公搞好关系,从未与四邻发生过争夺地盘的军阀混战,避免陕北遭受兵器血刃之祸。

  同时他也尽其所能为陕北现代教育和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在井岳秀驻防陕北20年中,大力倡导地方教育,积极筹措经费,扩充榆林中学,创设女子师范、职业中学、榆林道立初级师范学校。

  他还资助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在北师大学习、出国留学,有的毕业后回榆林任教,担任各中学校长,并曾为蒲城尧山中学捐出大量书籍。这些都促进了榆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陕北的经济发展,他还创办了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榆林惠记工厂、太原惠记军衣社、神木官碱厂等地方实业。本人还办起了榆林裕惠号商行。

  1926年在榆林炮厂安装了发电机、榆林职中实习工厂安装起纺毛、制革机器,把现代化机器生产引进陕北,奠定了陕北毛纺、制革工业的基础。

  另一方面,他又腐化堕落,荒淫无道,杀戮百姓,专横跋扈,成为榆林一言九鼎的“土皇帝”。尤其是他极为顽固不化,专与陕北红军为敌,多次率兵围剿陕北红军,并直接导致陕北红军的主要创建者谢子常同志壮烈牺牲。

  然而,面对一师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那怕在榆林早已根深蒂固的井岳秀,也被打得狼奔豕突,最终只能放弃统治多年的榆林,远走绥远托庇蒙古王公暂避一师的锋芒。

  刚刚回到城东的司令部,张城还未来得及洗漱,各部的报捷电报就发过来了。少纵各部进展极为顺利,敌守备部队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不是被歼就是俘虏投降。

  到了9月10日,少纵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中革军委交付的任务,攻占了陕省北部及绥远一部近三十多个县市,大大地扩展了陕甘宁根据地。

  红一军团、三军团等其余军团也攻占和控制了甘宁两省南部的大片地区。至此,中央红军控制的陕甘宁苏区已扩大到七十多个县市,人口多达三、四百万,较后世同期扩大了数倍有余。

  中央红军的“北上”战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全军将士俱都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