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三章 舆论的威力_系统之逐鹿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炼按照着李靖的要求对着吕布细细道来,把“真相”一点一滴透露给了吕布,甚至还一个“不小心”的把丁原驱逐貂蝉的消息告诉了吕布。

  与沈炼想象的不同,吕布竟然没有暴怒,反而表面不露出一点踪迹,十分平静地回了一句:“知道了。”

  沈炼出城后,把这则消息告诉了李靖,李靖顿时察觉出了端倪:“吕布多半会选择私下解决...不如我们给他推波助澜,添一把柴火...”

  说完,李靖便派斥候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朝蓟城送去书信,大体内容就是请翰林院的学士写几篇关于吕布、丁原的谣言故事,但不可把貂公主牵连进去。

  翰林院,是姬衍开办的衙门之一。

  翰林院中的学士不同于明清时期,姬衍朝的翰林学士主要目的就是写文章。

  作为一个后来人,姬衍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不说后来信息大爆炸时期的舆论了,就单单说一下元、清这两个非汉族入主中原的例子。

  蒙古人的元朝对舆论把握漠不关心,没有进行自我吹捧,所以才一百年就被人家赶回漠北老家去了。

  而女真族,也就是满族建立的清朝就聪明多了,开国杀戮不断,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没关系,老子会洗白。

  控制了读书人,特别是孔子的后代,二话不说就控制了舆论。

  就连康熙这个在历朝历代绝对排不进前十的都能被吹成千古一帝,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这就是舆论的威力,他可以让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些罪行变得模糊起来。

  要是大清的国策真的像他吹的这么好,那么慈禧又怎会夺权?那么大清又怎会喊出:“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的口号?

  秦始皇抑制儒家,结果完美的被黑成昏君暴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就帮他隐匿了后期的挥霍。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姬衍可是深深知道这一点,因此才创办了翰林院,成为诸侯中第一个收纳小说家以及写作为生的学士的国家。

  目前,翰林院已经有陈琳、司马相如等一系列笔杆子作者,而李靖的这封急奏自然是简单的。

  陈琳、司马相如率领一众翰林院学士日夜加工,写了上百个版本的谣言传递给了李靖。

  李靖收到这些剧本,开口笑道:“沈总旗,本将需要你把这些话本流传在晋阳城,一定要传到吕布耳朵里。”

  “诺!”

  沈炼点了点头,拱手道了一声后便退了下去,这种传输舆论的活他也做过,也明白该怎么做。

  收买一些闲汉,让他们传出去就行。

  百姓,就是最佳的传播途径。只要有一个百姓流传出去,那么不久之后,整个晋阳城都会充斥着这个谣言。

  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这世上又有几个智者呢?

  李靖下令停止进攻,静候城内的佳音。毕竟若是能够策反吕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