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 双“玺”临门_史上最强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著录的“御赐朗吟阁宝”竟多达17方,大大小小各种尺寸都有,而制作这么多相同的印章,无非是在表明朗吟阁之名的“御赐”性质,借以显示他和父皇之间的亲密关系。

  印章所反映出的微小细节中,可见藩邸时期的胤禛对康熙帝刻意迎合的情状。

  和其他皇帝一样,雍正帝即位以后便开始了御用宝玺的制作。《活计档》记载最早制作的是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七日交办的“雍正御笔之宝”。

  正月十七日,懋勤殿首领太监罗培盛交寿山石夔龙钮宝一方,上书朱字雍正御笔之宝。奉旨:篆样呈览过再镌刻。钦此。

  于正月十九日,翰林张照篆样一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一张。南匠袁景劭篆样一张。刻字人张魁篆样一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张照篆样文范,但笔划细微,照袁景劭篆书,其纪划另篆。再滕继祖篆样上之字篆法好些,问张照之字篆法有何讲究?钦此。于正月二十二日,翰林张照篆样二张,技艺人滕继祖篆样三张,南匠袁景劭篆样三张。刻字人张魁篆样三张。怡亲王呈览,奉旨:准张照古篆雍正御笔之宝,将之字下横取平,选吉时照样镌刻。钦此。

  于正月二十九日,照翰林张照篆样,镌刻得寿山石雍正御笔之宝一方,怡亲王呈进。奉旨:将此宝样好生收着。饮此。

  这是非常典型的雍正御用宝玺制作的程序。制作的动议出自雍正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包括篆字的细节都经过圣裁,甚至还特别强调镌刻时要选择吉时。可见雍正帝对宝玺制作的关注,雍正帝对御用宝玺制作的要求也都非常具体,甚至成为重要的设计者、指导者和最后的验收者。

  从现存的实物看,雍正帝的宝玺制作十分精致,印文篆法、布局都有可观之处。水平很高,这和雍正帝自己的参与和严格要求不无关系。

  从《活计档》的记载来看,雍正即位后的宝玺制作主要集中在元年和六年。尤其是雍正元年,所有重要的宝玺几乎都是在这一年制作完成的。令人关注的就是这个“雍正御笔之宝”

  雍正帝即位后所制宝玺相当大的比重,而且频繁地被制作,但是只有这一个玉玺是最常用可见这枚玉玺的重要性。

  由于皇帝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其宝玺的制作绝不是随意而为。尤其是在印文的选取上更是极为慎重,正如乾隆帝所说:“夫天子宸章,择言镌玺,以示自警,正也。”其内容都是有感而发,真实地反映了皇帝们的情趣和喜好,与其当时的处境、思想和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雍正结束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储位——皇位斗争,使整个官僚集团摆脱了党争局面,但也因此落了个嗜杀成住的恶名,这几乎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沉重包袱。

  既要躲避时不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