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立旗(一)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柱香工夫,等太医院的太医赶到时,陶大临已经苏醒过来。

  因扰乱朝会,陶大临哆哆嗦嗦的请罪并请乞骸骨。朱翊钧沉吟一下道:“虞臣这身子骨确实不能做事了,回去修养一段时间,朕准你驰驿归乡。嗯,加吏部尚书衔。”

  陶大临刷的一下红了眼圈,泪珠直滚下来。在内官搀扶下,挣扎着磕头道:“臣嘉靖丙辰榜眼入仕,累蒙国恩,官至三品。然文学之人耳,与国并无一用!归去之前,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还请皇上嘉纳。”

  朱翊钧听了,脸色沉重,点头道:“卿可直言。”

  陶大临抬头,仿佛用尽全身力气,大声道:“前日见皇上诏书,有变法之意。臣以为至当!臣家浙江会稽,年轻时家乡闹倭患,日夕三惊!当时臣就想,这国家怎么了?堂皇上邦居然让几个倭寇闹得民不聊生,岂非国家不强,无强兵御辱之故!”

  说完这句话,陶大临又低下声音道:“从那以后,‘富国强兵’四个字就在臣的心里,翻滚了二十多年了!皇上登基以来,改革盐政、兴修水利,重练新军,这大明复兴盛世俨然在望了。臣虽无微功,但夙夜感叹,欣喜于我朝出一明主。今日之朝议,臣本来打定主意,要把臣家乡当年闹倭寇的惨状说一说,问一问那些反对变法之人——你们的人心在何处?难道还要这大明生民受苦楚?还要咱们的皇上被几个倭人、夷人羞辱吗?”

  说完这句话,陶大临激动的满脸潮红,眼睛亮晶晶的。清澈的目光从低头不语的众臣脸上扫过去,最后却将所有的情绪都收在他瘦弱的身躯里面去了。他又磕下头道:“臣之言尽于此,望皇上勤政爱民,兴革朝政——不负列祖列宗之望!”

  朱翊钧听了陶大临这番肺腑之言,心里也翻滚着激烈的情绪。他从御座上站起身,走下台阶,把陶大临搀了起来,道:“虞臣有报国志,朕这些年睁眼如盲,却没有让卿家展布,朕之过也。”

  陶大临听了这话,哆嗦着嘴唇,眼泪向断线珠子一般直滚。低声道:“皇上,臣这身体早就不行,尸位素餐多年,未有微功,愧悚无地。今日将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死而无憾。皇上!臣,希望能看到大明国富民强,四方来朝的那一天!”

  朱翊钧听了这话,眼圈也红了红,握着陶大临的手笑道:“虞臣善加保养,朕答应你,会看到的!”

  陶大临一躬到地,对着殿内众臣拱了拱手,在内官搀扶下倒退着出了皇极殿。

  朱翊钧目送他退出殿门,自己也向外走了几步,在大殿门口面对着皇极殿前面的广场站了一会儿。等平复了心情,转身穿过避在两侧的群臣,重新走到御座前坐下。

  目视群臣,朱翊钧道:“说说吧,对陶虞臣临走之前所言,有什么想法,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