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9章 新的问题凸显出来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线战场上

  早在九月初,协约国军队开始在兰斯和凡尔登之间发起总攻,并很快地突破了兴登堡防线。

  比利时军队也大举反攻,开始收复本国领土,德国失败已成定局。

  大唐帝国军队在巴尔干战场的反攻也取得很大胜利,9月29日,保加利亚向协约国投降。

  西线战场和南线战场先后崩溃,战线向德国本土推移,已经成为难以避免的灾难前景。

  此时国内的矛盾总爆发,令德意志帝国焦头烂额。

  11月27日的内阁紧急军事会议上,兴登堡元帅向德国政府提出:

  “立即向我们的敌人呼吁媾和……形势日益吃紧,可能迫使最高统帅部作出沉痛的决定。”

  德国将军们一致认为,签订停战协定是挽救帝国的唯一办法。

  实际上

  早在10月4日,德皇威廉二世就任命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马克斯·巴登亲王为总理,主持媾和事宜。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德皇威廉二世尚心存侥幸,希望以保留德意志帝国体制的情况下,能够体面的退出战争。

  德国新政府在瑞士政府的协助下,向唐国首相提出:

  倘若以“十五点”为基础媾和,德国愿意签订停战协定并开始和谈。

  “十五点”是唐国首相胡永堂勋爵于1918年1月8日,在唐国下议院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和平政策,旨在以此为核心结束战争。

  胡永堂勋爵的“十五点”政策,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形势下,提出的瓜分世界“和平纲领”,并且着重提出了“沙俄威胁”问题。

  唐国此举的目的,就在于把对德谈判的外交主动权抓到自己手里。

  10月8日,唐国复照德国,要求它的政府确认接受“十五点”以及胡永堂勋爵后来历次声明中所提出的要求。

  到10月23日,唐国政府才把德国政府停战媾和的要求通知给协约国,并提出以首相胡永堂勋爵“十五点”作为未来“和平条约”的基础。

  大唐帝国政府表示;

  若不以“十五点”为谈判基础,大唐就单独和德国媾和。

  在这种逼宫情况下,英、法、意等国经过多日的闭门磋商,代表协约国集团于10月27日通知唐国,同意以“十五点”为基础开始与德国谈判。

  此时,威廉二世皇帝已被迫退位逃往国外,巴登亲王的内阁也宣布辞职。

  1918年11月1日,以德国不管部大臣马提阿斯·艾尔兹贝格尔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在巴黎东北部康边森林的车厢里接受了停战条件,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

  当日中午11时,正式宣布停战。

  这个时间,比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提前了整整10天。

  康边协定的签署,意味着历时五十一个月零四天的列强瓜分世界的大战的结束。

  这次战争,其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