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六章 雁归万重浪(2)_夜阑京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生若不嫌,留下来吃晚饭,让你尝尝地道的北方菜。”

  均姜留在北京,照看船运公司、家宅和百花深处的小院子。她们讲好了,等百花的老伯和老账房去世了,均姜便南下来寻她们。

  那人走前,从西装里掏出一封信。对折的信封十分普通。

  何未心跳了下,摸到信封封皮的触感被无限放大。

  自谢骛清于南方起义,他们再无联系。

  仅仅一封信,让她近情情怯。等夜里斯年睡下,她拿着信封,推开阳台的黑铁镶边的玻璃门,来到阳台上。隔着一堵墙,隔壁欧式洋楼灯光奢迷,有人在弹奏钢琴曲,有人在聚会。

  在这个花团锦簇的院落二楼,她打开了这封来自战区的信。

  信封的封皮上,写着一个陌生名字。贴着绿色描边的邮票,邮戳齐全。

  她抽出写着电文的纸,电文简短:

  昨夜大胜,仰头观天,风清月白。

  余望月色,惑于吾妹迟迟未有可喜消息。是吾妹私藏喜讯,亦或是骛清错判?

  她像能看到谢骛清询问的笑意。

  一如在百花深处。

  不晓得是他猜到的,还是老军医没忍住说出来的。

  何未回了房间,划亮火柴,把电文烧了个干净,灰烬碾碎。

  谢何两家的第一个孩子,她慎而又慎。初初晓得有了身子,她来不及喜悦,只是担心被人发现,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月份,就不大出门了。谢何两家的第一个孩子,须慎而又慎。

  今夜看到他的电报,忽然有了面对面被追问的羞涩。

  她在单人沙发里坐下,撑着下巴,想着远在战区的他。三十六岁的谢少将军,终于要有第一个孩子了,可惜无法亲口告诉他。

  到上海没几日,南京政府开始准备再一次大规模的围剿。

  谢二小姐因谢骛清而受人监视,不便来见面。这个“稍作休整”的落脚地,因战事吃紧,成了一个常住地。

  没多久,何未显了身子,主人家惊觉她竟带着身孕南下,着急地想找妇产科大夫,被何未拦下了。“我有准备的。”她笑说。

  她既决意上路,就做好了随时隐匿躲藏的准备。

  生意上,船运公司运作成熟,京津有盛怀秋,江水一代有姑姑,香港广州这一条省港航路也有人负责。而生活上,重中之重,是斯年和未出生的孩子。所以南下一行六人当中,有妇产科大夫,还有一位是精通英文和算术的家庭教师,国文何未可以自己教。

  这位艺术家由衷钦佩,感慨二小姐办事仔细。

  何未离开天津时,计划初夏到香港。

  可惜,行程推了一天又一天。隔壁花园洋房的舞会日日不休,前方战报不息。

  这一拖,到了九月初,预产期一日日临近。

  这一日,何未坐在花园的藤椅里,翻看着沪上报纸。

  少时她在北平看的报纸像书籍,被订成一个小册子,而今报纸印刷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