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9章 1916年底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受的极为苛刻条件,很显然,德国不想谈判。

  ……

  要过年了,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集镇里供应丰富,人山人海。

  这边扁担戏、双簧、变戏法、耍中幡、秧歌、高跷等等演的热闹,那边给小孩的假面、木人、小车、刀矛、竹龙、拨浪鼓等玩具种类繁多,制作精巧。

  临时搭建的饭馆、酒馆林立,煎烤烹炸煞是香气,花钱不多、吃得煎火,几乎家家爆满,生意兴隆。

  市井百姓到寺庙烧香祈福,期盼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国大地到处都是一派火红景象,寓意吉祥的福门福柱、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迎风招展的鲜明旗帜,无不昭显着即将过年的节日氛围。

  中国也在打仗,但战场全在国土范围之外,战争所需也皆取自于殖民地,没有通货膨胀,没有加税。

  正是因为殖民掠夺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竞争愈加的白热化,才直接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6年底,中国国会颁布《婚姻法》。这是一部崭新的法律,它正式将一夫一妻制写入了法律条文,纳妾成为非法行为了。

  教育部长梁启超,连续三天在《教育报》上撰文,对《婚姻法》的进步意义进行阐述,替司法部及国会当了一次免费的宣传员。

  梁启超在文章中,介绍了教育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婚姻故事,以作启发。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是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蔡元培在婚礼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

  王昭有洁癖,而且花钱极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他更有大男子主义,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对他无条件服从,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1900年,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蔡元培开始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他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这一年王昭因病离开了人世。

  王昭去世的时候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经颇有名气了,来他家里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

  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消息传开来,媒人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也许是姻缘天定,蔡元培在杭州办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

  他一打听,作者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玉。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