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9章 空有雄心的奥匈帝国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奥匈第4集团军对俄第5集团军形成包围之势。

  8月24日,俄国西南方面军第8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分别发起进攻,奥匈第3集团军司令布鲁德曼将军误判俄军兵力,也向俄军发起进攻,结果在兹沃塔利帕河附近,被俄军包围,死伤惨重。

  激战持续到8月29日,在格尼拉亚利帕河地区的交战中,俄军第3集团军于利沃夫东南,突破奥军正面。俄第8集团军击退了奥匈第2集团军的反突击。

  之后,奥军的右翼开始向戈罗多克阵地退却,9月2日俄军占领利沃夫,9月3日,俄军占领加利奇。

  在此期间,奥军指挥部留下一支力量不大的部队,包围俄军第5集团军,俄军第5集团军趁机脱离包围圈。

  在9月5—12日的哥罗多克交战中,奥匈第4、第3、第2集团军,粉碎了俄军第3、第8集团军的进攻,取得了一些战果。

  但在奥军战线左翼,俄军各兵团相互配合默契,巧妙地结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战斗样式,显示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俄军各师进攻地带的宽度不超过8公里,火炮密度为每公里正面5—8门,第4集团军达到22门。步兵营在炮火准备之后,发起冲击。

  火力和运动的巧妙结合,保障了各步兵分队进攻的胜利。这使得奥匈军队的形势急剧恶化。

  9月2日,担任防御的俄国第4、第5集团军得到了增援,胜利的天平向沙俄方向倾斜。9月4日,俄军左翼3个集团军:第9、第4、第5集团军全部转入反攻,迫使奥军开始退却。

  因为俄第5集团军开始威胁到奥匈第4集团军向后方的退路,奥军指挥部被迫中断戈罗多克交战,并于9月11日夜间开始向桑河对岸撤退。

  由于对奥军的追击迟缓和组织不善,致使其得以摆脱俄军的追击,免遭全歼。

  战役期间,俄军各集团军前进了280—300公里,进攻的平均速度为每昼夜8—9公里。双方均遭重大损失。

  奥军战死33万人,还有10万余人被俘,失去400门火炮和200辆战车。

  奥军士官鲁莽蛮勇的作战方式,和奥军参谋总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不合理的进攻战略,导致奥军在加里西亚会战中失利。

  奥军在战役初期,采用线列队形正面强攻,而奥军火力完全占据下风,他们的青铜加农炮无法在步兵进攻时,予以足够的支持,造成奥军大量伤亡。

  奥军士官往往身先士卒,可他们鲁莽的战斗风格,几乎使奥匈帝国最优秀的士官在战争开始时就死伤殆尽。

  俄军战死19万人,有4万人被俘,失去94门火炮和59辆战车,获得战术性胜利。

  加里西亚会战后,俄军占领了加里西亚和小波兰部分领土,匈牙利和西里西亚面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