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6章 具有历史地位的东北大豆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林重与梁宇达见面,聊起《东三省政事五年规划》,特意跟他强调了种植大豆的重要性。

  林重对农业其实什么也不懂,但对于这个时代,东北大豆在国际市场的历史地位,却是知道的。

  国际市场!历史地位!这两个词足以说明东北大豆重要到何种程度了。因为它不仅是农作物,还是经济作物,更是军事物资!

  其实,自从1862年,准许英国等外国轮船运销东北大豆,东北大豆的生产以及大豆榨油产业就活跃起来。

  1873年,清政府采纳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将东北大豆拿到奥地利参加万国博览会,东北大豆从此受到了各国的青睐。

  厚实肥沃的黑土地,种什么得什么,可能是由于东三省的土地和气候环境,更为适合大豆的生长。

  国际上,普通大豆出油率不到15%,东北大豆的出油率却能达到20%以上。它不仅有更高的出油率,抗病能力也极好。

  从那以后,东北大豆、豆油以及榨油后留下的副产品——豆饼,合称为“大豆三品”,成为国际市场的“香饽饽”、“抢手货”。

  一战时期,大豆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因为很多军用材料,比如炸药、涂料甚至包括飞机合板等,都需要大豆作为原材料。

  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1907年,东北大豆出口额8万多吨,1908年猛增至28万多吨,1909年更是增至80余万吨。

  一战爆发后,豆油作为制造火药的甘油原料,需求增加,整个一战期间,东北的豆油出口大约增长了10倍。

  大连作为东北大豆加工中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大连港在一战前后,被称为豆油港。

  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东北的经济规模超过上海和江浙地区,就是靠大豆出口。到了日占时期,东北大豆占据国际市场70%的份额,给日本带来了每年五千多万英镑的收入。

  而当时一英镑的购买力,大约等于后世四百美金。

  在这个没有化肥、农药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东北大豆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大豆,没有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对手可言。

  后世的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地中富含磷、钾和钙,以及其他的一些必须元素,可能是这些原因吧,让东北大豆极其的优质。

  “找些专家,不断研究良种,推广种植技术,改良大豆种植区的水利事宜,一定要把大豆种植区域扩大。仅仅把大豆种好,东北农民就能富裕起来。”林重对梁宇达道。

  梁宇达点头答应,他也不知道林司令是怎么了,突然跟他提起大豆。

  几天后,林重召开了忠义军高层会议,部署进军北京事宜。

  和刘老疤当着载洵和徐世昌、杨士琦的面,说明年年中进军北京,自然是烟雾弹,本来林重想的是明年年初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