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82章 不同声音_重生之风云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破烂是铁东街最真实的写照,整个铁东街几乎都是盐碱地,只不过工业园附近更明显。而过了威虎山会所之后,被棚户区覆盖的区域不那么扎眼罢了,不是盐碱地消失了,而是被居民区覆盖。

  历史上铁东街就是棚户区,多数都是闯关东的老百姓最早落脚点,和江北区比起来,这里毗邻市区不用跨越松江,靠打工维持生计的老百姓,生活成本更低。只要生活好一点,这里的人们都会第一时间选择离开,到更好的环境居住。

  和铁路对面的奢华比起来,铁东街就像是从上个世纪穿越来的飞地,除了有限的几座建筑物,全部是低矮的平房,很多都是土坯建成的。这里人口流动性大,行政管理成本极高,却偏偏不受老百姓待见。

  整个铁东街包括上下水在内,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绝大多数街道排水靠露天沟渠。实际上那些沟渠经常被杂物堆满,夏天的时候雨水肆意横流,连旱厕里边的粪便都会涌上路面,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老百姓一次次向省市两级政府反应情况,只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呼声,注定无法得到官僚的关注。兴安省的传媒,似乎群体性失声,铁东街的落后面貌从来不会见诸报端,更不要说电视媒体。

  最初成立高科技工业园,杨辰东就是要彻底改变铁东街的落后面貌,离开之前杨副书记就曾经嘱咐邓华,一定要把铁东街的经济搞上去。而邓某人接手铁东街,既是完成杨辰东的嘱托,也是卖给石景忠和周益铭的人情。

  高科技工业园工地上,除了那些企业员工,打零工赚钱的,九成以上都是铁东街的老百姓。听说铁东街划拨工业园,大部份人欢欣鼓舞,城郊乡的老百姓几个月时间内,生活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按照邓华的设想,铁东街全部纳入工业园规划,全部进行花园式改造。其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刚刚成了的工业园像是出生的婴儿,自有资金有限,仅仅靠已有的土地转让金难以完成如此巨大的目标。

  如果棚户区改造那么容易,铁东街也不至于几十年来只有更破烂没有最破烂!对此管委会有人提出异议:“如此巨大代价改造棚户区,是不是把高科技工业园的职能本末倒置?”

  不止新任组织部长鲍向东有异议,其他几位也心存疑虑:“邓主任,铁东区是一个巨大的包袱,之前倾江滨市全力也没有改造成功,仅仅靠高科技工业园就要改造兴安省最大棚户区,难度有点高成本似乎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

  “如果五年后,按照工业园现在的发展速度,也许只要三年后,承担铁东区的改造任务就不是问题。”蒋雯璐感觉小邓同志步子有点迈大了,“现在把铁东区接过来,会给工业园造成巨大的压力,等于是老鼠拉木锨,根本做不到嘛!”

  所有人都看向墙上的地图,那上面清晰显示,铁东区足足有三个到四个高科技工业园的面积大。想要上演蛇吞象的奇迹,最起码要保证不被撑死或者噎死才行。

  陈士路瞄一眼邓主任,老陈发言一向谨慎,既不能得罪邓主任,又不能给人以溜须拍马的感觉,那种分寸相当难拿捏:“或者可以考虑循序渐进的办法,毕竟工业园重新开张没多久,积累有限,不足以承担如此沉重的包袱。”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