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5章 即将成型的磨坊_抗战:从八百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可值得关注的。

  除了步兵,最重要的当然是对日军威胁最大的炮兵了。

  26师贡献出了自己最后的四门步兵炮,被吴中将毫不犹豫的填到城墙内部火力点里去了,而那两门被当成宝贝一样的山炮却是没有多看重。

  原因是人家67军不缺山炮,三个山炮营和一个野炮营48门火炮的骄傲高昂着的炮口让郭大军长眼珠子都是绿的,差点儿没羡慕坏了。

  自然是顺水推舟把两门山炮交给四行营带走了,‘土豪’67军不需要,可不代表一直苦哈哈的43军不要,那整不好就是以后43军重建时的镇军之宝。

  两个重迫击炮营都被安置在距离城墙不算远的防空洞周围,一旦遇到日军重炮和空中威胁,这些不算太重的火炮炮兵们还能扛着避一避。

  但山炮和野炮不行,没工事,一旦被日军侦察机侦查到位置,就是死路一条。

  因为松江的纵深就这么大,山炮和野炮能往哪儿转移?既然跑是跑不了多远,那就只能硬抗。

  用更坚固的工事。

  如此短的时间,建那种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自然是不可能了,半永固的应该还可以。

  3个山炮营和一个野炮营48门火炮,都放置在以原木和沙包为主材的半永固工事中,工事不仅半沉于地下,顶部还做了伪装,为此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建了类似于屋顶的尖顶。

  那都是为了避免被日机侦查到。

  比伪装更重要的,自然是工事本身得足够结实。

  用可以做屋梁的主材切割当成工事顶部,上方再覆盖一米厚的沙土和两层沙包,基本可以硬扛75口径山炮的轰击,哪怕是150口径重炮,只要不是正面轰中,这种保护火炮的工事也不会被彻底摧毁。

  为避免炮弹被击中引起可怕的殉爆,在工事附近的地下都会有一个深达3米的小型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其实就是一个简陋的地洞,因为时间紧迫,自然顾不上什么美观不美观,深入地下挖出一个地洞,再以拆家拆下来的木柱子支撑,再挖出一个倾斜的斜面上到地面,用以方便炮手搬炮弹。

  而这种用于火炮的专用工事,在四面都开了面积超过2平方的射击口,这样基本上保证了曲射型榴弹炮可向松江城外大部分地区投射炮弹的射角。

  这些都是根据唐刀的工事构筑设计图来建造的,从一开始,唐刀就没打算让这些火炮和日军火炮进行对射,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距离城池五公里以内的日军步兵。

  那意思就是,你怎么打我,我不管,反正老子就只干步兵。

  那是因为,别看67军装备的辽造十三野炮和山炮基本是以克虏伯75毫米口径火炮为蓝本制造的,无论射程还是威力诸多性能都不比日军装备的四一式山野炮差,但做为攻击一方,更机动灵活的日军炮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