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节_嫁给一个和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车里的人必然是一位女子。

  马嘶声声,路上行人纷纷叫骂着避让,队伍直接扬长而去。

  大道两侧一片抱怨声。

  “车里坐着的贵女是北戎公主,架子真大。”

  “北戎人就是野蛮粗俗。”

  ……

  瑶英透过帘缝,目送朱绿芸乘坐的大车走远。

  稳住心神后,她不再刻意避开朱绿芸,而是留心打听对方的动向,以推测北戎到底发生了什么、瓦罕可汗怎么会想到把朱绿芸送来王庭。

  朱绿芸自从来到王庭,频繁出入市坊,似乎在寻找打点王庭贵族的宝物,没有其他异常的举动,北戎使团依旧目中无人,态度傲慢。

  瑶英百思不得其解:海都阿陵和瓦罕可汗的几个儿子斗得你死我活,兄弟阋墙,冲突不断,北戎居然还是一片风平浪静。

  她算了一下,朱绿芸从北戎牙庭出发的时候,海都阿陵和金勃小王子几人应该还没有闹翻,可是现在金勃已经派人告知瓦罕可汗海都阿陵的阴谋,北戎怎么还没动静?

  瑶英抿了抿唇。

  杨迁是个将才,可以胜任训练指挥义军的重任,不过他不擅长安排细作、训练斥候。

  摄政王和她说起过,北戎有一支无孔不入的斥候队伍,北戎地域广阔,从牙庭到各个小部落,走得慢的话得走几个月,没有训练有素的斥候,一道指令从颁布到传达可能要耗费半年之久。有了强大的斥候队伍,他们才可以迅速掌握各国的情报,然后制定计划、发动奇袭。

  瑶英也需要一支这样的队伍。

  这样她就不必每天苦苦等待高昌那边传回消息。

  老齐他们的商队就是很好的斥候人选,在流落至王庭之前,他们在西域生活多年,常常和各个部族打交道,以商人的身份行走各地不会引起怀疑。

  不过他们毕竟只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平民,不懂怎么从琐碎的消息中分辨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瑶英想了一会儿心事,听见身边昙摩罗迦呼吸声加重,回过神,倒了一盏热汤药,递到他面前。

  昙摩罗迦伸手正要接,她缩回手,拿起一张硬梆梆的馕饼当扇子,对着热气腾腾的瓷盏轻轻扇动。

  “等等,刚刚熬好的,还很烫。”

  不管汤药有多浓多苦,昙摩罗迦就像没有味觉一样,拿起药盏一口饮尽,眉头都不皱一下,瑶英怕他一口气喝下去烫着。

  她扇了好几下,觉得差不多了,这才递出瓷盏。

  昙摩罗迦一声不吭地接过瓷盏。

  瑶英丢开馕饼,问:“将军,这些天北戎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昙摩罗迦饮尽药汤,看她一眼,摇摇头。

  他一直按兵不动,也是在等北戎的消息,知道她怕海都阿陵,所以没和她提起过。

  瑶英叹口气,怀疑海都阿陵可能像书里的那样把瓦罕可汗父子都宰了,而且还控制住了局势,所以北戎才一点动静都没有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