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七节 上海市面_大国崛起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万左右的人口规模,即便除去其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也有3000万左右的青壮。

  国家给3000万人日薪一两的发钱,大笔钱发下去,进入经济之中,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通货膨胀。

  要想不造成通货膨胀,那就不能让这些钱流入经济流通领域太多,方法不多,一个鼓励大家存钱,一个发行债券吸金,仅此而已。

  但这两种方法,都离不开一个行业。那就是银行业。

  杨潮在南京逗留了十天,配合李富安、张謇两人组建了国家开发公署和全国农会两套班子后,立刻就赶往上海,要将上海银行业动员起来。

  杨潮做沪宁铁路来到上海火车站,下火车立刻坐上自己的座驾齐柏林迈巴赫在城中转了一圈,切身感受了一番上海的萧条。

  杨潮能想象经济危机的影响,但看在眼里还是颇有些伤感,街道上行人稀少,市面上商铺萧条,竟然只有一半左右的商铺还在照常营业,而且门庭冷落车马稀,生意冷清。

  十里洋场,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

  经济危机,越是经济繁荣的地方,危机就越是严重,上海无疑是重灾区。

  而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则是上海的银行业。

  银行业,一个光鲜的行业,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和光环,有各种匪夷所思的称号,号称所有行业金字塔尖的行业。

  但本质上,这依然是一个行业,是行业,就会有起有落,有兴有衰。

  这次经济危机,是工业危机,金融泡沫两方面合力的作用,所以才显得尤为深重,所以才让一大批经济学家手足无措,因为这是新现象,以前的经济危机,离不开一个生产过剩,而这次经济危机,却离不开金融泡沫,经济已经进入金融资本时代,以前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过时,不但这次是,从此以后每一次经济危机,几乎都是生产过剩和金融泡沫的结合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杨潮的车队最后直入上海外滩杨子银行总部。

  早有一大群银行家在这里等着了,他们一脸焦急,却又流露出希望。

  杨潮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威信,这些年呈现下降趋势,毕竟他淡出大众视线太久了,往往一年都未必有一条消息,虽然报纸上时不时还会提到杨潮,小学课本上也有杨潮的事迹,但离开大众太久,也就远了,好像根本不在人间一般,所以慢慢也就没人太过关注杨潮了,就连当初那些掀起让杨潮称帝浪潮的老派人物,也随着年龄的变大,慢慢的离开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老去,当年的一些事情就成了传说,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新成长起来的一代,自小学者潘训主持编纂的教科书,其中把杨潮高高捧起,同时大赞宪政min主制度,宣扬共和理念,新一代人早就没有浓重的帝王观念了。

  但是在一

  请收藏:https://m.bqg9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